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煤制烯烃“十二五”仍处辅助地位
国内煤制烯烃“十二五”仍处辅助地位
  • www.chemmade.com
  • 2010-11-23 13:46:09
  • 中国证券报
  •     在11月22日举行的第二届煤制烯烃技术经济研讨会上,企业人士和专家提出,国内聚烯烃需求的增长给煤制烯烃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受技术、水资源、环保等条件的约束,预计“十二五”期间石油路线烯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煤制烯烃起补充作用,处于辅助地位,政府将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     
        
        国内聚烯烃供给不足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烯烃及下游衍生品市场仍处于成长过程,正发展成为世界石化产品市场中心,这种刚性需求国内供给难以满足,并导致较大的供需缺口存在。

        我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增长空间较大。亚化咨询数据显示,世界年度人均聚乙烯和聚丙烯消费量分别为8千克和5千克,我国仅为5千克和4.5千克,而北美聚乙烯和聚丙烯人均消费量高达37千克和17千克。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10-2015年,中国乙烯需求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速度,2010-2012年增速在5%左右,2013-2015年增速在5%-7%左右,到2015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超过3500万吨。2010-2015年,中国丙烯需求增长也仍将保持一定的速度,2010-2012年增速在6%左右,2013-2015年增速在5%-7%左右,到2015年中国丙烯表观需求在2100万吨,当量消费接近2600万吨。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炼油能力和乙烯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西部煤化工的发展,都将增加聚烯烃的供应,但仍难以满足需求。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到2015年中国聚乙烯产能为1588万吨,需求为2100万吨,缺口约512万吨;聚丙烯产能为1698万吨,需求为1780万吨,缺口约82万吨。

        煤制烯烃面临多重约束    

        聚烯烃供需缺口的长期存在,为煤制烯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水资源、环保、技术等条件正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生产烯烃的工艺路线根据原料可以分为石油路线和煤路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随着原油价格的攀升,煤炭将逐渐代替石油成为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亚化咨询认为,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这给煤化工的发展带来机遇。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五类现代煤化工示范中,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市场不受管制,前景较好。    

        企业已经看到了煤制烯烃的发展机会并纷纷计划上马有关项目。据亚化咨询不完全统计,我国将在3年内开工建设(含已投产和正在试车)的煤制烯烃(含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达到20多个。另据中国化工网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地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吨。

        企业投资的热情很高,但行业要真正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亚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磊表示,很多煤制烯烃装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却比较缺乏。另有业内人士提出,环保、技术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在今后相当时期内,石油路线烯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而煤制烯烃主要是起补充作用,处于辅助地位。政策将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说。

         此外,从长远看,煤制烯烃实现产业化之后,还将与国内石油路线的烯烃产品一起面临低价进口产品的压力。一位企业人士说:“中国没有必要追求聚烯烃自给率达到100%,进口国外低价石化产品是很好的选择,而且能够缓解国内的能源供给压力。”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