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气候峰会上 中国释放哪些信号?
全球气候峰会上 中国释放哪些信号?
  • www.chemmade.com
  • 2021-04-27 09:29:34
  • 上海证券报
  •   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宣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中国严控煤电项目日

      中国明确,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为了尽快摆脱电力系统对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依赖程度,减少对煤电项目的新增投资是关键的第一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项目副总监张凯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EDF(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称,这意味着中国煤炭消费将有望在“十四五”时期末(即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

      为了调整能源结构,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

      张凯认为,富煤地区需要及时调整“靠煤吃煤”的思路,争取在“十四五”期间,依托低碳能源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应再把社会资源投向燃煤电厂的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51万千瓦,这比三峡电站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还要大一些,比上年同期多投产996万千瓦。其中,水电109万千瓦、火电1060万千瓦、核电115万千瓦、风电52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53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占比超过50%,发电装机延续绿色发展趋势。

      “目前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上都已经具备或即将具备成为主体电源的条件。可再生能源、绿色氢气和生物能源将为世界实现1.5度温控目标提供所需的必要支撑。”张凯表示。

      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中国发布了《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多个政策文件,此外南方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交易本月首次开市。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认为,可再生能源正经历强劲发展。预计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可达30%,这将是历史最高水平。其中,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预计约占全球的一半。

      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启动运营。目前,首批2000余家电力企业正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进行登记开户,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明确,碳市场将成为未来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市场机制。

      按照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要求,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正加紧制定碳达峰路线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对记者表示,应尽快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除了今年在电力行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行,也可以争取把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

      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下称《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基加利修正案》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于2016年10月达成的国际气候公约,该修正案明确将HFC32、HFC134a、HFC143、HFC245fa等18种氢氟碳化物列入受控物质清单,旨在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步减少气候变暖,缔约国被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的技术对氢氟碳化物进行销毁。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区副主任游梦娜认为,中国生产了全球约70%的空调以及许多其他应用HFCs的电器,全球大部分的HFCs也产自中国的化工厂。因此,中国批准《基加利修正案》将影响到全球一半以上HFCs的生产和使用,影响重大。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