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碳中和”目标下 煤制聚烯烃的挑战与机遇
“碳中和”目标下 煤制聚烯烃的挑战与机遇
  • www.chemmade.com
  • 2021-04-05 09:18:44
  • 卓创塑料
  • 中国煤化工是碳排放大户,在中国,“现代煤化工”指的是一系列的煤转化技术,其中包括煤制烯烃(包含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煤制气和煤制油。煤制烯烃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并且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中国。它的碳排放量也非常高。在煤制烯烃过程中,每产出1吨烯烃,就会排放约5.8吨二氧化碳(不包含烯烃的下游使用),而乙烷制烯烃与石脑油制烯烃的排放量分别为0.78吨和0.93吨。即烯烃产量相同的条件下,煤制烯烃是乙烷制烯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倍多,是石脑油制烯烃排放量的7倍多。


    而基于我国内“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煤制烯烃近几年亦是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煤制烯烃(含甲醇制烯烃)的产能达到1861.5万吨。


    不难看出自2014年后,随着国家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鼓励发展,多套MTO装置迅速建成投产煤制烯烃发展迅速,随着带来的碳排放量亦是逐年增加。从煤制烯烃的主要消费领域来看,丙烯下游消费领域中聚丙烯占据72%,乙烯下游消费结构来看,聚乙烯占据61%。而从聚丙烯以及聚乙烯产品本身来说,煤制聚烯烃亦是占据重要地位。  


    煤制聚烯烃的投产进一步丰富聚烯烃原料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也变相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力度。煤制聚烯烃至今亦是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但综合来看,煤制聚烯烃亦是面临诸多的压力与挑战。


    2014年起国内煤制聚烯烃迎来投产高峰,但近几年煤制聚烯烃产能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国内聚烯烃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增高峰期,其中多以炼化一体装置为主,同时大量民营企业入驻,这也变相加剧了煤制聚烯烃的竞争压力。


    综合来看,煤制聚烯烃在面对内部产能扩增,外部政策实施的压制下,未来挑战居多。首先,煤制聚烯烃产品低端为主,与炼化一体化装置相比,煤化工装置并不占据优势,煤化工单位产能投资大,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目前来看煤制聚烯烃仍是以产较为低端的通用料为主,对于高端专用料虽近几年产量虽有增加趋势,但总体来看占比相对有限,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其次,2019年后国内聚烯烃再度迎来扩能的高峰期,大量的炼化一体化装置投产。大型的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的快速发展使得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产品交叉重叠,必然造成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再次,为保障以及提高自身盈利水平,目前聚烯烃不少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同时大家也在积极调整销售模式,打破原有的销售模式,积极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整个市场竞争氛围日益激烈。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能耗“双控”、碳交易及绿色金融将成为重要抓手。未来煤制聚烯烃在碳排放方面存在较大压制,目前为配合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内蒙古等地部分企业受“双控”影响,装置有所降负荷生产。但从较长时间来看煤制聚丙烯将受到国家环保力度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压制,而碳中和前期的碳达峰过程中价格必将面临压制。


  • 文章关键词: 煤制聚烯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