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展望“十四五”,要让“皖美”创新成为“最靓名片
展望“十四五”,要让“皖美”创新成为“最靓名片
  • www.chemmade.com
  • 2021-02-20 09:29:57
  • 安徽日报
  • 突破“卡脖子”的药用玻璃、世界先进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灵活高效的工业机器人……18日,安徽总投资1330.8亿元的272个重大项目,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集中开工。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将安徽产业地标从过去的煤铜钢等资源型“铜墙铁壁”,转变为今天的创新型“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关键变量”渐成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改“重”扬“新”

     

    用电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市用电量前十名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主力,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稳居首位,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用电量增幅排名第一。

     

    而2010年,合肥用电量排名前十企业被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霸榜。

     

    江淮大地产业版图从单一“重”变多样“新”,合肥只是缩影。

     

    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动态存储芯片产业、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产业组成的“芯屏器合”,集成电路、白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组成的“集终生智”,正成为安徽产业新地标。

     

    2020年,安徽省医药制造、计算机等通信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用电同比分别增长28.3%、23.9%、22.2%,被称作“铜墙铁壁”的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分别增长6%、13.3%、5.9%。

     

    安徽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介绍,聚焦“芯屏器合”锻长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已发展到3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间年均增长22%。

     

    强“链”扩“群”

     

    今年初,科大讯飞在国际说话人角色分离技术比赛中夺冠,这是国内团队在该赛事首次夺冠。

     

    这家科技企业背后,屹立着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

     

    合肥西郊,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一条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初步成型,中国声谷目前已入驻企业1024家,实现年营收1060亿元。

     

    “链上企业分工协作、聚指成拳,增强了整体竞争力。”中国声谷总裁祁东风说。

     

    安徽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必定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链”扩“群”成为发展新关键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江淮、奇瑞外,安徽新集聚了大众、蔚来、比亚迪等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

     

    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从芯片、显示屏、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安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形成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几十条重点产业链。

     

    一条条产业链,“牵引”出一个个产业群。

     

    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个万亿级产业、十个左右千亿以上产业、百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创新引领,安徽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图景。

     

    冲“卡”破“障”

     

    2020年12月,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2021年1月,中国科研团队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两项重要突破,都来自安徽。

     

    “强化原始创新,扎实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才能冲破‘卡脖子’困扰。”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中国大陆首款55英寸电视用AMOLED显示屏,打破国外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壁垒;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打破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进口垄断……

     

    加大制度创新,才能突破各类制约创新的障碍。

     

    安徽省推出“7×24”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开办企业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在合肥市高新区,企业提交的审批材料平均精简至1.5件,审批时间减至1.76天。

     

    华米科技董事长黄汪用6年时间,带领华米科技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58亿元、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可穿戴领域领军企业。“公司初创期有技术但缺资金,政府的‘创新贷’帮我们走出了困境。”黄汪说。

     

    清障碍,优环境,安徽日益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近5年,安徽引进院士等各类人才2000余名,目前在皖工作的院士有330多人,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获批布局安徽,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江淮大地开花结果。

     

    罗平说,安徽科技创新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展望“十四五”,要让“皖美”创新成为“最靓名片”。

     

  • 文章关键词: 医药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