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建成首个“数字化工厂”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建成首个“数字化工厂”
  • www.chemmade.com
  • 2021-02-05 09:56:12
  • 中国能源报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上古天然气处理总厂站控岗员工陈颖利用“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查看液化气球罐生产动态,安全系数、运行参数等清晰跃然屏幕。他说,针对类似的地面工程,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让二维数据与三维模型无缝对接,不仅可四维立体拍摄、测量和录取,更能三维植入效果,完成过往资料追溯。

      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上古天然气处理总厂设计天然气处理规模200亿立方米/年,通过采用自主开发的“混合冷剂制冷+双气过冷”天然气乙烷回收技术,每年可生产乙烷、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烃等产品150万吨,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

      坚持管理工艺一体化运作,改革创新双轨道运行,做到既要站得高又稳,更要看得远又准。2018年投入建设之初,负责项目全程设计的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创新提出“数字化工厂”概念。

      “围绕工厂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建立起从设计、采购、施工到生产运行每一个细枝末节的架构先进、内容丰富、存储精准的大体系。”设计负责人常志波强调,其核心就像一个既能帮助存储“已知”,又会指导开启“未知”的“最强大脑”,实现“超时空”运行。

      建成后的“数字化工厂”由进度、物资、安全“三大主题”,智能工地管理、智能工地监控、数字化移交资料库、项目协同办公“四个功能”构成。通过三维模型导入、可视化数据采集录入、数据智能关联分析等方式,让工程建设、安全管控、跟踪处理“每一步”都直观反应。并建立起涵盖管理、设计、采办、施工、监理等多区域数据的模型、文档体系,确保采集、上传、审核、发布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所有内容“心中有数”。特别是岗位员工将所需的物资编码,焊口编号等信息对应植入三维模型中,供货商发货前将管线、管配件物资信息上传并粘贴二维码,施工队伍将物资到货信息和预制信息进行提前数据分析,合理安排人员及工序,进一步优化了人员配置,达到精准、高效的目的。

      从设计、施工,再到竣工,高度一致、真实可视的“数字化工厂”通过数据关联构建起真实的业务场景,实现数据归一业务的大融合。

      资料万余份,照片17万余张,无人机拍摄视频近2万份,所有监控数据实时上传至公司生产指挥及应急管理平台,确保了各项生产工作的高效展开。自2020年8月30日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安全高效生产各类产品超10万吨。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乙烷石化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