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综合能源服务取初步成效 项目相继落地
综合能源服务取初步成效 项目相继落地
  • www.chemmade.com
  • 2020-11-18 13:46:52
  • 中国能源报
  •   “提供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解决方案,已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功成日前表示。

      “十三五”以来,综合能源服务取得初步发展成效,项目相继落地,继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成立后,上海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正式成立。各大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这块“蛋糕”市场。但综合能源服务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多项短板,有专家建议综合能源服务应尊重市场规律,避免走入发展误区。

      新基建打开新商机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其中以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能源设施转型升级。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离不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业内一致认为,新基建打开了综合能源的“商机”。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西北事业部总经理白保华公开表示,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空间,来自对原有供能、用能系统的改善补充,也离不开新兴产业带来的增长动力,新基建将催生综合能源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表示,新一轮电改启动后,一方面以市场需求电量为导向的发用电计划改革制约了发电企业无序投资的冲动,另一方面以提升电网投资效率为目标的输配电价改革减少了电网企业冗余投资的行为。因此,无论是过往经验,还是新一轮电改对行业的要求,以前粗放式投资将不再适用。

      “除满足电力负荷增长和电网安全运行必要的电网项目和电源项目以外,新基建背景下更需要重视综合能源新兴业态的发展。”吴俊宏说。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郭婷婷表示,在推进现代能源体系中,技术和体制上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激励供需两侧灵活性资源的调节作用,推动供需两侧智慧协同发力,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多项短板亟待补齐

      前景虽好,但综合能源发展还有多项短板代补。国家能源局在回复中表示,“十三五”以来,综合能源服务取得了初步发展成效,但在发展方向、业务规范、项目管理、市场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规划指导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积极有序发展。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家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综合智慧能源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综合能源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基础,目前供能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燃煤供能成本,仅局限于环保要求高、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发达地区和工商业高端用户,缺乏可复制的盈利模式,项目总体进展缓慢。

      此外,入不敷出导致项目营收雪上加霜。以增量配网项目为例,政府为招商引资承诺园区内企业较低的用能价格,但又对配网建设自动化水平控制系统提出较高要求,导致整个项目成本太高,难以盈利。

      “从行业发展需求看,‘十四五’期间,智慧电厂还将继续铺开,不断深入;另一方面,能源革命转型深入发展,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依赖于能源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技术共同进步。其中,综合能源需要更精准的规划设计、更智能的运行调控、更灵活的交易服务。”郭婷婷说。

      规范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极大推动了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各地积极上马相关项目。

      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汤芳表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近期是千亿级市场,远期是万亿级市场。各类企业纷纷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格局将快速演变。

      千亿市场,如何规范发展?吴俊宏表示,综合服务涵盖面较广,既有供电、供气等管制性非竞争业务,也有售电、节能等竞争性业务。在我国油气和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对非竞争性业务的监管也在逐步加强,企业综合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能否适应政府未来监管就显得格外重要。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的设立如果能够在政府监管要求下做到彼此支撑却又相对独立,对降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将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能源服务‘蓝图’很美,但当下生存是关键。在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战略发展定位的指导下,应围绕其主营业务,从盈利能力更强的业务环节先行拓展。同时,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应该以‘客户价值实现为目标’,摒弃能源行业传统的规模思维、投资思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不宜盲目投资,以‘抢占地盘’为目标投资一大批盈利前景模糊的项目。更不宜‘唯技术论’,在部分能源新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就盲目投资。”吴俊宏说。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储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