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北美和欧洲炼油产能向亚洲转移步伐加速
北美和欧洲炼油产能向亚洲转移步伐加速
  • www.chemmade.com
  • 2020-11-17 09:46:01
  • 中国石化新闻网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燃料的消耗量大幅下降,加速了炼油产能从北美和欧洲向亚洲的转移步伐,也加速了炼油产能从陈旧、规模较小的炼油厂向现代化、产能较高的大型炼油厂的转型升级。

      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一波炼油厂关闭的浪潮,这些炼油厂是在2008-2009年经济衰退后的几年中勉强幸存下来的。

      自2007年以来,由于能效的提高,北美、西欧和日本的大部分地区的燃油消耗量一直停滞不前或有所下降。北美、欧洲和日本的炼油厂一直在努力保护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这给盈利能力带来了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经济强劲增长时期被掩盖,但在每次危机中都暴露了出来。

      与西欧、北美和日本不同,过去十年亚洲其它地区的燃料消耗量增长迅速。自2009年以来,该地区的三个子市场——西亚(以海湾地区为中心)、南亚(以印度为中心)和东亚(中国),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消费增长。

      亚洲的炼油产能持续增长,而为了与消费增长相匹配,炼油厂通常建在消费中心附近,因为这会让产品运输更简单。

      亚洲和中东占全球炼油产能的43%,与它们在全球石油消费量中所占的44%份额几乎相当,而1999年这两个地区所占份额均为33%。

      亚洲的炼油厂更有竞争力,因为它们离增长的市场更近,可以处理大批量生产,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并配备了更现代化和精密的设备。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建炼油厂的最低有效产能为每天10万至25万桶,但在21世纪初的10年和20年时间里,炼油厂的产能通常为每天30万至40万桶甚至更大。

      新的超大型炼油厂通常设有综合石化装置,使它们能够生产更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低价值燃料。因此,新的大型炼油厂可以从同样的原油中以更低的成本榨取更大份额的有价值产品,超过北美和欧洲的竞争对手。

      面对国内不断萎缩的燃油市场,北美和欧洲的炼油商发现,通过燃油出口盈利增长来弥补这一缺口越来越困难。

      随着新建炼油厂的平均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最古老、最小和最不复杂的炼油厂已经变得不经济了。这个结果就是一波炼油厂被关闭,终端、油罐区和管道被改造成进口终端。

      关闭的炼油厂大多位于北美和欧洲,不过,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规模较小、老旧且只使用燃料的炼油厂也受到了冲击。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炼油、产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