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储能是推动两个一体化建设关键技术支撑
储能是推动两个一体化建设关键技术支撑
  • www.chemmade.com
  • 2020-10-20 15:11:24
  • 人民政协网
  •   2020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协同发展的思想贯穿始终,而储能成为推动两个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技术支撑。

      10月16日,在“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可再生能源驱动储能创新应用”专题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当前,储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经济性、运行协同性和安全可靠性。在现行电价和市场机制下,储能项目投资回报不足问题突出。“提升储能技术经济性要靠技术进步、政策完善和市场建设,而解决储能运行协同性和安全可靠性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安全监控、检测维护等各个方面加以变革和调整,目前首先要抓住标准化这个关键。”刘亚芳如是说。

      如何解决储能发展面临的“堵点”?刘亚芳表示,因地制宜建设完善电力市场,释放清洁能源和储能产业发展潜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还应针对具体电力系统,量化精准研究储能规划布局,分析储能应该建多少、建哪里、怎么建、怎么用,为下一步研究系统配置储能的有关能源规划奠定基础。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看来,当前,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应用模式主要盈利点包括限电时段削峰填谷、优先调度带来的电量收益、降低被考核风险、减少火电旋转备用容量等方面,以及风储光储电价收益、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潜在盈利点。同样面临着发电侧承担投资成本缺乏合理性、无配套政策和市场机制、储能规模缺少规划等挑战。

      面对储能发展的新形势,陈海生表示,政策应明确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市场主体身份,明确合理价格机制。他建议:一是做好前瞻性规划研究,避免资源无效配置。二是明确储能准入门槛,确保储能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配套项目应用支持政策,推动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模式发展。四是研究储能配额机制,提高“绿色电力”认定权重。参照我国绿证交易和可再生能源配额机制。五是要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和全局角度衡量的储能价格机制,实现“绿色价值”的成本疏导。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储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