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现行机制屡遭质疑 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改革?
现行机制屡遭质疑 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改革?
  • www.chemmade.com
  • 2010-11-03 09:32:42
  • 新京报
  •   作为一项公共资源产品,成品油的价格及定价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上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度调整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同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成品油新的定价机制力争年内出台。
      
      从多年前的曾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到2008年底正式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国基本确立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的原则。
      
      2009年5月8日,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定价机制的核心: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新机制颁布实施近2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12次调整,其中有7次上调,5次下调。调整间隔的时间多则近半年,少则两三个月。
      
      国际油价的变动并无规律可循,不仅受到供需基本面影响,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全球经济走势和前景都会影响油价走势。目前的机制设定的条件是“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率达4%”,满足这一条件的时间较长。
      
      当国际油价快速上涨一段时间后,由于未满足调价条件,企业抱怨政府调价不及时,致使企业亏损。而当国际油价快速下跌时,也会因调价条件不满足,致使公众认为政府下调价格不积极。
      
      在“22个工作日+4%”的调价条件屡遭质疑的同时,也让国内市场在每次调价预期来临前都会出现囤积和套利情况,在部分地区甚至造成供应紧张。
      
      10月26日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再度上调。发改委价格司官员也认为目前定价机制容易造成市场囤积,年内将争取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缩短目前的调价周期,并表示未来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是更加透明。
      
      此次调价,发改委价格司的官员也对记者表示,希望未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实现常态化,不要每次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目前国内原油供应50%以上依赖海外进口、国内成品油市场基本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的基本国情,未来定价机制完善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炼油成本是否要公开、如何公开?国内市场供需情况如何兼顾?成品油市场垄断问题如何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定价机制出台之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领域内不同背景的专家,对此进行剖析,并提出他们理想中的定价机制。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