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自然灾害及林业政策影响面临“断炊”
虽然活性炭企业的市场销售形势不断向好,但原料供应却成了拦路虎,导致我国木质活性炭主产区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企业上演了原料争夺大战,在这场战役中败下阵来的企业难免停减产。
福建省建瓯市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国安告诉CCIN记者,今年以来,企业的生产用木屑原料非常紧张,装置能力停开了一半以上,企业的产量也较往年减少50%左右。但产品供不应求,天天有客户等着要货,眼下的产品只能保证重点客户,新客户一个都不敢接。
魏国安表示,造成木屑原料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受今年以来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歇业量大,国家进一步控制林区伐木指标,仅福建省的林区伐木指标就较往年减少了一半以上,加上当地政府鼓励生物质能源利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工业锅炉改烧木屑,居民生活也改烧木屑,与环保产品木质活性炭争抢原料。
浙江绿野活性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益传介绍说,他们公司在江西德兴、铜鼓的两家工厂目前已经全面停产。企业在江西、湖南、贵州、福建控股创办的活性炭生产企业也因原料来源满足不了正常的生产需要,已经停开了部分生产线,预计今年因原料来源紧张而导致企业减产将达20%以上。
浙江省衢州市活性炭协会会长朱成为告诉CCIN记者,浙江活性炭企业主要集中在衢州等浙西北一带,全省共有20多家企业,产能在3万吨左右。由于受原材料和企业进行环保改造的影响,目前已经有五六家企业停产,正在生产的企业开工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20%~30%,今年全省活性炭企业减产已成定局。因原料供应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需要,企业平均减产在30%以上,全年产量最多只能达到一万多吨。
闽、浙、赣三省活性炭联谊会会长、江西活性炭行业协会会长郑晓红告诉CCIN记者,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采取措施扩大原料收购渠道,争夺原料之战已经在南方林产区内硝烟四起。“木材加工量减少,木屑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导致大量抢占木屑,活性炭企业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是目前木质活性炭企业遇到原料紧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郑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