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为了氯碱产业的“中国芯”—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产业化
为了氯碱产业的“中国芯”—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产业化
  • www.chemmade.com
  • 2010-10-30 09:33:53
  • 中国企业新闻网
  •     中国是全球氯碱产能第一大国,但这个全球第一的背后却有块致命“心病”——在离子膜电解法氯碱生产工艺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全氟离子膜,生产技术一直被美、日两国所垄断。

       经过8年艰辛努力,东岳人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100%国产化的全氟离子膜今年6月在该集团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至今近4个月运行一直保持稳定。

        东岳与离子膜结缘始于一个偶然。2003年在杭州一次会议上,集团总裁刘传奇介绍了东岳聚四氟乙烯的发展情况。听了刘传奇的报告,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张永明试着打了个电话,没料到次日刘传奇就来到上海,邀请张永明去东岳开展离子膜产业化工作。张永明提出为其准备实验室等几个合作条件。没过一星期东岳打来电话,说实验室已经建好,当年8月张永明满怀激情地来到东岳。

        2004年1月,离子膜项目成为紧急启动的国家“863”重大项目。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东岳离子膜研发环境也在不断改善。2005年9月,省政府在东岳召开现场办公会,将离子膜产业化项目列为举全省之力支持的“高新技术一号工程”;2006年3月,东岳离子膜研究项目通过国家“863计划”验收;同年12月,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2009年9月22日凌晨2点,看到1.35米×2.65米工业规格的全氟离子膜成功下线,东岳人眼里充满喜悦的泪水。这时所有科研人员体力已完全透支。张永明更是由于长时间劳累,一下子晕倒在地。

        离子膜下线后,东岳集团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并为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展开全力准备。由于国内设备制造水平有限,东岳科研工程人员在工程化、标准化过程中先后解决了48个难题。当然,国产离子膜产业化的关键,还是在氯碱工业装置上获得应用。2010年5月,同样经过艰苦努力将离子膜电解槽成功国产化的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终于同意在其设在中化集团沧州大化黄骅氯碱公司的5000吨级实验装置上试用东岳离子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0年5月14日,黄骅氯碱公司采用东岳离子膜的氯碱生产装置正式开车,一次通电成功,生产出与国外公司性能相当的工业产品。此后东岳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集团内自建了一套万吨级氯碱生产装置—— 这已是业内最大的单套氯碱生产装置。令业内专业人士惊喜的是,6 月底这套所有装备、原料、技术100%国产化的氯碱装置同样一次通电成功。至此,我国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离子膜电解法氯碱整套复杂生产技术的国家。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