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世界范围展开货币战争 抬高橡胶价格
世界范围展开货币战争 抬高橡胶价格
  • www.chemmade.com
  • 2010-10-28 14:22:16
  • 中国化工报
  •     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经济的一大关注热点,就是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货币战争。所谓货币战争,是指以美国为主的世界主要经济国家,推动本国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以实现更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企图借此获取重大的经济与战略利益,从而在全球引发各国对自身利益的保卫战。在货币战争的阴影下,五大关联因素竞相推波助澜,推高各类橡胶的市场行情。    
       
        第一是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直接推高国际市场橡胶价格。尽管刚刚结束的G20会议上,各国承诺不采用“竞争性贬值”的方式来提高本国竞争力,但却没有作出具约束力的承诺,近两日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表现再次表明,美元贬值的趋势未变,货币战争的隐忧并未缓解。尤其是美国作为这场货币战的始作俑者,在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预期笼罩之下,美元走软态势可能难以扭转。而考虑到美元作为国际市场商品主要计价单位和贸易结算货币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因此美元汇率的大幅走低,势必直接推高国际市场橡胶和石油价格。    

        二是人民币升值的“双刃剑”效应。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近来人民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统计数据显示,从6月19日中国央行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2.5%,其中最近一个月的升值幅度为1.2%。    

        对于各类橡胶价格而言,人民币升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人民币升值后货币的单位购买力提高,能够相应降低各种橡胶及其生产原料的进口成本,可大大缓解现阶段的成本型上涨压力。但人民币单位购买力的提高,对于国际市场橡胶行情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比如,今年9月中旬央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后,就引发了国内外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应声上涨。    

        应该说,人民币升值能否降低中国橡胶及其生产原料的进口价格,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其升值所产生的进口成本下降,能否抵消美元贬值、“热钱”涌入、购买力提高所激发的价格涨幅也尚难预料。    

        三是商品货币升值,需要提高销售价格降低损失。一般而言,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之下,大量“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也包括东南亚等天然橡胶产地,如泰国、越南、菲律宾、老挝等国家。这就使得上述国家面临一个本币升值的局面,进而使得这些国家的橡胶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中遭遇汇率损失,不得不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加以弥补。比如,泰铢升值10%以后,如果其销售价格不变,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同等数量的美元,汇回国内兑换成的泰铢数额势必减少。为了获得与升值前的同等数额泰铢,其橡胶的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必须相应提高。    

        四是大量避险货币进入商品领域,显著增加保值性购买需求。实际上,债台高筑、滥印钞票不仅是在美国,也普遍存在于欧元区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货币战争的结果又是各国竞相货币贬值,受其影响,相当一部分货币进入黄金以及橡胶在内的大宗商品领域投资避险,引发一段时期内各类橡胶市场中保值性、避险性购买需求的急剧增多,从而大幅推高价格行情。有关数据显示,自美国宣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美元贬值以来,国际市场的石油和各类橡胶等价格均出现了暴涨。    
        预计在货币战的硝烟中,大宗商品领域中保值性购买需求有增无减,甚至会急剧增加。比如日本就会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在世界范围内抢购资源产品,其他一些国家也会这样做。各方面避险货币的蜂拥而入就像“大象踏进澡盆”,国际市场的橡胶及其原料行情可想而知。    

        五是投机资本乘机炒作,将价格行情推向极致。上述四项构成了今后橡胶及其原料价格坚挺杨升的重要基础。在此之上,投机资本挟巨额资金乘机炒作,可以将其市场价格推向极致。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汇市每天的交易量达到1.5万亿美元,各类橡胶及其原料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中交易资金同样巨大。这些资金彼此之间快速流动,推波助澜,橡胶价格势必剧烈波动。据此预计,2011年内有可能见到更高位的橡胶价格。    

        如今,中国是国际市场各类橡胶的最大买家,中国轮胎等橡胶制品企业对于各类进口橡胶依赖度较高,平均在40%以上,高的超出60%。国际市场橡胶、石油等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当然会提高中国橡胶及其原料的进口成本,进而提高中国橡胶制造成本,推高整体市场的价格水平。如果今后出现大的意外情况,比如重大地缘政治事件、一些国家加征税收等,中国橡胶价格涨幅就有可能大大超出预期。    

        由此可见,受到需求旺盛与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今后橡胶的整体价格水平依然将震荡向上,已经拉开序幕的全球货币战将进一步增加其上涨推动力量。因此,即使今后橡胶价格行情出现回调,也只是暂时情况。对此市场大趋势必须有一个清楚认识,未雨绸缪积极防范,不能够因为部分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而掉以轻心,更不能因为短期内价格暂时回调而盲目乐观。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