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近日曾表示,“产能过剩问题影响着数十个行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破坏着经济的增长。在国际上,产能过剩明显加剧了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压力。”2010年,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成为我国多个行业的工作重点。
六大行业产能过剩最为突出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原本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在钢铁、铝、水泥、乙烯、炼油、风电这六大行业,问题尤其明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在某些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常规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在投资中需要引起重视。”
根据欧盟商会的这份最新研究报告,中国的钢铁产量目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俄、日三国的产量总和。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中国的钢铁产能为6.6亿吨,而需求仅为4.7亿吨,过剩产能估计为1~2亿吨。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以下几大因素促成了产能过剩的形成:高储蓄率,尤其是国有企业留存收益导致的高储蓄率;美国需求的骤降导致中国出口需求急剧萎缩;中国国内消费不振;经济增长的资本密集度太高,而非劳动力密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和大量信贷的出现;地方政府过度吸引投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行业地方割据。
产能过剩使中外贸易更难做
产能过剩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了经济资源的浪费、不良贷款的累积以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企业被迫大幅降低成本,以保持利润率,因此会导致“国家法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一些企业会对环保、健康、安全等标准放松约束,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赚取利润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此外,某些行业内的过剩产能导致了公司利润减少,用于研发的资金也随之缺乏,由此阻碍着中国的行业创新。
产能过剩带来的国际影响,主要是使中外贸易关系更加紧张。由于欧美各国的储蓄率上升、进口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压力以及反倾销案的层出不穷。有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会有比2009年更多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出现。
国际社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如何继续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国际组织有对中国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刺激国内消费增长,确保新增投资更关注于“智慧型”投资,而不只是投资额的积累;通过鼓励行业竞争,促进服务行业的活跃发展;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创建一个更为平衡的资本、能源及原料成本体系;加强中央行政机构(如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遏制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激励中国企业增加研发开支;促使人民币缓慢升值。
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在欧美相对简单些,因为有一套已经非常成熟的法规和机制存在,问题企业只要根据规则去进行并购、破产或整合即可。但在中国,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即使中央政府看到问题所在并且致力于解决,一些举措的具体实施也变得较为复杂。有分析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得以解决,国际社会应做好长期面对这一问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