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警惕“千年极寒”扰乱煤炭市场
警惕“千年极寒”扰乱煤炭市场
  • www.chemmade.com
  • 2010-10-14 14:23:46
  • 国际金融报
  •   日前,有媒体报道,波兰科学家指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有所减弱,以致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中和作用无法发挥,欧洲可能面临前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难以幸免。而国内气象资料显示,9月下旬,内蒙古大、黑龙江、青海、四川等地已有雪花飘落,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特大暴雪,大家猜测:今年可能出现真正的“千年极寒”。
      
      由于煤炭是我国主要的发电和居民取暖燃料,正常情况下,每年冬季都是一年中用煤高峰。无论今年冬天是否会出现极寒,在目前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投机炒作频繁出现的情况下,都应该警惕“千年极寒”扰乱煤炭市场。
      
      笔者认为,即便今年冬天再度出现极端天气,煤炭正常供需都有望得到较好保障,只要市场心理预期不出现大的变化,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较小。
      
      首先,极端天气给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主要在流通环节,影响公路、铁路正常煤炭运输,影响港口煤炭正常接卸和发运等。经过2008年年初和2009年冬天两次极端天气之后,各方面积累了不少应对这种极端天气的经验,这将非常有助于稳定煤炭市场。
      
      其次,经历了2007年煤价过快上涨之后,用煤企业提前储备煤炭的力度不断加大,较好的平抑了淡旺季煤炭市场需求。近年来,冬夏煤炭市场旺季特征越来越不明显,而春秋用煤淡季的影子似乎也不明显,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与金融危机和政府宏观调控有关,但是下游用煤企业纷纷加大煤炭错峰采购力度,无疑成为煤炭市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节能减排将减弱今年冬天用电用煤压力。4月中旬以来,国务院连续发文,要求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5月份以来,调控政策的效果日渐显现,多数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快速下滑。但是,当前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各个地方势必抓住“十一五”的最后时间,进一步限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降低能源消耗,从而缓解今年冬天用煤用电压力。
      
      最后,人民币不断升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进口成本,煤炭进口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补充国内市场供给。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对于进口产品来说,在国际市场供求充裕的情况下,只要以美元计价的价格不出现大幅上升,产品的进口成本将有所下降。自从6月19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启动以来,截至10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2.37%。最近一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为94.95美元/吨,按目前的汇率折合人民币633元/吨,而按照6月19日汇改前的汇率则折合人民币648元/吨。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使吨煤进口成本下降了15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进口商的积极性,从而补充国内供给。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