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江西飓风化工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我国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万吨级工业乙撑胺生产装置,已经在江西省宜春市经济开发区建成,并生产出合格的乙撑胺系列产品。这标志着全球首套催化合成乙撑胺工业化装置打通全部流程顺利投产,表明我国已掌握了乙撑胺工业化关键技术,从此将开始打破由世界少数跨国化工公司垄断我国乙撑胺市场的局面。
该项目2008年8月获得江西宜春市发改委核准,当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左右完工并顺利投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30日完工,7月初开始分单元装置调试开车,7月中旬正式投料,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试生产,成功生产出乙撑胺产品,产品经江西省化工产品检验中心监测,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Q/0JF002—2008企业标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可替代进口产品。
据介绍,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其核心技术企业采用自主研发成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合成乙撑胺”制造工艺和特种技术,同时生产所用催化剂及整体项目设计也都由我国自主开发。该项目担负着推进中国乙撑胺产品国产化发展的重大责任,也是对我国自主开发的催化合成乙撑胺技术的一次商业化验证。
据江西飓风化工董事长葛亮明介绍,万吨催化合成乙撑胺装置项目是江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工程之一,由爱敬海洋(江西)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建设。该公司开发成功的乙撑胺还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该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使其成为世界首套采用“催化合成乙撑胺”新工艺技术万吨级装置,结束了我国乙撑胺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也必将成为我国胺类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悉,该项目采用江西飓风自制的复合催化剂,提高了二氯乙烷的转化率,合成工艺线路短、投资少,产品附加值高,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现有的二氯乙烷合成乙撑胺老工艺相比,节能减排效果突出,实现了催化剂、氨、工艺废水及副产氯化钠的全部回收利用。产品综合能耗减少70%以上。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压力低、反应速度快、产品收率高、生产能耗低的优势,乙撑胺产品总收率大于95%,产品纯度在99%以上。设备投资仅为老工艺的1/3,吨产品成本比老工艺降低4000元以上。
葛亮明表示,企业正在着手启动第二期年产6万吨乙撑胺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环境和安全评价,并打算向全球招商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的乙撑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