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持续提升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持续提升
  • www.chemmade.com
  • 2019-09-02 14:34:20
  • 经济日报
  •   在环境保护加强的大趋势下,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济师吴刚强预测,2019年全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将达到307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9.8%。围绕中国天然气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参加第七届亚洲天然气论坛的国内外专家提出,应当从上中下游齐发力,实现中国能源转型下天然气变革、发展。

      上游改革:促进国内供应能力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在中国,上游天然气勘探和生产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公司进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表示,当前,“三桶油”正在逐步建立共享机制。例如,中石油的81个探矿权实现了资料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共享,中石油第二轮内部流转矿业权面积为8.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贵州省面积);中石化正在以招标评审、公开竞争方式,打破行政流转制度,中海油实现了19个探矿权的资料共享、联合研究、联合勘探、设施共享。“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加大区块竞争力度,推进天然气产业上游竞争。”余皎分析说。

      页岩气将是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体,对总增量的贡献达到40%以上,页岩气在天然气产量中的占比也将由2015年的3.3%增至2035年的23.2%。专家建议,在天然气开采上,进一步增加页岩气上的投入。中国石化马永生表示,目前中国石化已全面建成涪陵页岩气田100亿方/年产能,加快建设页岩气田新阵地,在高含硫气田开发、页岩气勘探开发等方面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在管网设施、LNG(液态天然气)接收站和储气库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中游改革:实现网运分离,促进基础设施公平开放

      在中国,中游输送主要由管道天然气供应商进行,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及各区域长输管道天然气供应商。

      专家认为,国家管网公司下一步应当解决三类突出问题:一是建立新的投资机制,二是建立新的运营机制,三是确保监管有效。首先是改变“谁用谁投资”的模式,如果由单一公司建设,将可能导致国家管网公司建设速度缓慢;其次是改变“以供定运定销”的模式,处理好“两部制”下容量费和使用费的分配比例,同时协调好与省管网关系,处理好保供责任负担、协调存在的风险;第三是门站价格监管向管输服务监管的转变,严格监管成本和收益,确保收益合理和防止垄断利润,同时要公平对待客户。

      “即将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独立第一阶段涉及三个石油公司、四类资产。一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资和控股的干线管网(4MPA以上);二是三大石油公司控股和参股的省级管网;三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资和控股的对保供意义重大的接收站;四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资和控股对保供意义重大的储气库。”余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认为,中国天然气体制改革具有特殊性,是在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在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和大幅波动中、在对外依度快速提高、在尚未建立市场竞争结构、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和发展阶段转换期推进的改革,在中游就是要实现统一管网高效集输的目标。

      下游改革:推进价格改革,精准民生补贴

      在中国,下游分销主要由各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在下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气门站价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更反映市场作用,直至完全放开。

      专家认为,下一步价格改革将分为“五步走”。首先是价格逐渐放开,通过有序放开气源价格,实现非居民与居民用气价格实现并轨,发挥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价作用,门站价格逐渐取消;第二步是建立差别化价格体系。通过建立阶梯价格、季节差价、峰谷价格、让市场和政府回归本位;第三步是通过调峰气价机制鼓励储气库建设,通过允许开展“储气交易”,提高储气库建设投资吸引力;第四步是精准民生补贴,将定价机制和民生优惠政策分开,分别制定,对困难户、供热企业等终端用户发放补贴,实行精准帮困;第五步是严格管输和气配价格监管,严厉查处恶意炒作和哄抬气价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内外结合:中国应多投资国外气田,亚洲应互利共赢

      当前,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地新建LNG装置陆续投产,在供给端为天然气消费革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在国际燃气联盟副主席李雅兰看来,要抓住现在全球天然气供大于求的市场行情,多投资国外的气田,多要份额气;另一方面,要增加进口。

      中国、印度、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正迈向纵深,这为亚洲天然气市场注入了新动能。当前亚洲地区依然缺乏完善的天然气区域市场机制和定价机制,尚未形成公认的全球价格指数,且长期存在亚洲溢价。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天然气市场进入新变局,亚洲国家合作机会来临,各国应寻求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合作建设亚洲天然气交易中心,积极争夺天然气定价话语权,共同消除亚洲溢价。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天然气页岩气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