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液化气产量预计仍将高于需求
全球液化气产量预计仍将高于需求
  • www.chemmade.com
  • 2019-08-08 14:58:41
  • 金联创
  •   2019年8月8日下午,2019(第十六届)中国燃气行业市场高峰论坛及圈内交易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会场上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张旭先生在会议上就LPG市场变化及展望做了主题发言。首先张旭先生从万华化学公司基本情况、主要荣誉、业务发展及未来规划等方面作出了开篇发言。随后通过国际市场变化及展望和国内LPG市场及应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专题阐述。

      国际市场变化及展望

      首先张旭先生回顾了CP近两年价格变化。2018年国际液化气价格大宗商品属性增强,季节性影响偏弱。2019年,CP价格由去年低点逐渐反弹,但6、7月份受需求回落及中东特殊产地供应过剩影响,价格迅速回落。

      从全球LPG供应角度来看,2019年全球液化气产量预计仍高于需求。LPG来源有天然气分离和炼油副产。尽管以沙特为首的OPEC控制原油减产,但全球天然气增长也带动LPG副产的增加。2019年全球LPG来自天然气预计增长3.20%到2.05亿吨,来自炼油预计增长2.59%到1.26亿吨。(而2020年预计天然气副产将增加6.7%,炼油仅为0.33%)。未来亚洲仍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供需大体平衡,但2020年后诸多新建PDH投产将大幅提高对LPG需求。丙烷供应方面,2018年全球LPG海运贸易量约1亿吨,同比增长550万吨。其中约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东部市场约5140万吨,苏伊士运河以西的西部市场约4050万吨。去年美国丙烷出口2758万吨,中东地区合计出口丙烷2030万吨。未来美国LPG出口预期稳定增长,预计到2022年,美国丙烷出口将增加至3100万吨以上。而且美国货抢占日韩等核心消费市场,导致中东出口商压力增加。全球丙烷需求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预计在2020年新一轮化工项目投产后丙烷需求将再度增长。丁烷供应方面,中东地区2018年出口丁烷1860万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丁烷出口地区。美国去年出口丁烷558万吨,受中美关税争端影响,部分搭配丙烷出口的丁烷近期流向印尼。中东丙、丁烷出口量基本维持1:1。印度、印尼是亚洲丁烷主要进口国,自2008年后逐年增长,未来预计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趋缓。

      另外,美国货物流向将影响地区供需平衡。美国已为世界上单个LPG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18年共出口LPG 3316万吨,同比增长364万吨,增幅为12.3%。从上图可见,2015-2017年增量主要来自丙烷,而2018年美国丁烷出口大幅增长约270万吨,而丙烷增涨149万吨。同时,未来美国码头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并将继续扩建。

      同时,中美贸易战争端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导致国内LPG进口采购灵活性受限。增加对美关税后,国内进口商不得不加大其他地区LPG的进口量,而这通常需要支付额外的换货成本。受此影响日本、韩国进口美国货比例大幅增加,日本进口的LPG中美国货占比提高8.3%到64.6%。

      国内LPG市场及应对

      进口气方面,国内进口总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从进口来源国看,受中美贸易战影响,2018年美国货源进口减量明显,相对应的,中东货源进口量增长。国内供应方面,2018年国内液化气产量及消费量也同步增长,山东地区依然是LPG供应大区,产量稳步提升;华东产量有所减少,主要因为2018年部分炼厂检修导致;其余各大区域产量均有增加。

      其次,从PDH、烷基化、MTBE、深加工装置利润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国内LPG下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对深加工市场未来发展及新增需求做出了展望。

      最后,从供需两个方面对国内市场进行了预测。供应方面,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逐渐投产,非主营液化气产量增加,但实际外放量有限;主营炼厂自用增加,碳四资源外放减少;进口量仍有大幅增加预期,LPG对外依存度将继续增大;为满足国六升级需求,两桶油加大自身深加工装置建设,2019年醚后碳四资源供应将更加紧缺,部分单一老旧深加工装置面临淘汰可能。需求方面,民用领域需求稳步增长,但受天然气替代影响,增速有限;PDH装置将再次迎来一波新建热潮,丙烷进口需求仍继续增加;丁烷深加工领域需求增量有限,大部分或将进入民用调和领域;深加工利润将继续维持薄利;MTBE需求有被乙醇汽油替代的趋势,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液化气丁烷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