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生物存储新进展助力研发“化学计算机”
生物存储新进展助力研发“化学计算机”
  • www.chemmade.com
  • 2019-07-04 16:32:20
  • 新华社
  •   现在常见的计算机系统使用半导体器件储存信息。美国一项新研究说,可用与生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小分子储存数字图像信息,这有助于进一步研发“化学计算机”。

      美国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用这种基于生物小分子的存储系统累计存储了超过10万比特的数字图像信息,从中获得图像的准确率可达98%以上。

      与生物活动有关的一些分子具备储存信息的能力,比如脱氧核糖核酸(DNA)就可存储大量信息。这项新研究显示,在DNA之外,与生物新陈代谢有关的一些小分子,如糖类、氨基酸等,也可用来存储信息。它们与DNA相比体积更小、种类更多,因此有望储存更多信息。

      研究人员使用含有多种小分子的液体混合物作为存储介质,小液滴被机器人“点”在金属盘上,形成阵列。每个液滴中是否含有某种小分子就代表了1个比特的信息,即0或1。液滴中如果含有多种小分子,就可储存多个比特的信息。研究人员使用质谱仪分析这些液滴,就能读取其中存储的信息。

      研究人员用这项技术存储了3幅图像,其中一幅上面有锚和写有“希望”字样的横幅,另外两幅分别是一只野山羊和一只埃及猫。在将小分子中储存的二进制信息转回为图像时,准确率达到98%到99.5%。

      这项技术可能存在的缺点是,液滴中各种分子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数据错误或丢失。但研究人员说,未来可能将这个缺点变成优点,即可以利用相关化学反应来操控数据,在液滴中实现“计算”,从而帮助研发“化学计算机”。

      领导这项研究的布朗大学教授雅各布·罗森斯坦说,这项研究是一个概念验证,说明我们身体每天都用的小分子可以被用于存储信息,虽然“分子硬盘”或“化学计算机”在目前看起来还像科幻,但研究显示这个方向也许是可行的。
  • 文章关键词: 生物新陈代谢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