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能源行业“竞争中性”加速到来
评论:能源行业“竞争中性”加速到来
  • www.chemmade.com
  • 2020-03-20 16:14:06
  • 中国化工报
  •   李克强总理3月中旬考察外贸外资协调机制,视频察看了西安三星存储芯片、广东巴斯夫和舟山石化等项目生产施工现场。总理强调,没有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外贸外资是稳不住的。各地区各部门要打破条条框框,超越局部利益,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内外资企业,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危机催生变革。种种迹象显示,2020年开年经济形势和环境的剧烈变化,将让国内市场探讨和期盼了多年的“竞争中性”加速到来。

      所谓“竞争中性”,是指市场经济的各主体定位、法律法规、管理执法等,不因所有制的不同而有区别,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透明、平等、公正地参与同台竞争。“竞争中性”是成熟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标配,在“竞争中性”状态下,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不会因所有制的不同而给竞争带来加分或减分,市场竞争真正回归本质——围绕市场的需求,能不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影响,当前稳外贸、稳外资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加大力度扩大改革开放。中美贸易摩擦加上2020年飞出的几只“黑天鹅”,已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气象。面对此情此景,唯有以百年勇气、百年智慧,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上见真章、出实效。

      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和开放当前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生命力。就能源和化工行业而言,当前各种结构性失衡和制度性梗阻还非常多,但最为核心和要害的问题还是各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的不平等,针对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各类“天花板”“弹簧门”“玻璃门”依然大量存在。其破解之道,就在于总理所说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内外资企业”,也就是加快建立起“竞争中性”。

      要在制度和管理上一碗水端平,首先需要破除一种“心理病”——担心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被挤出和弱化。客观来说,当前国有企业已经在各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占领了有利地形,放开管制、拆除屏障,只会倒逼国有企业加快改革和升级,使其变得更有竞争力,也更接市场地气。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具有卓越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声望的国有企业比比皆是,充分说明国有企业与市场竞争是不相悖的。但与国外卓越国有企业更多依靠制度、管理、文化等孕育而生,具有制度性、必然性的特点相比,国内的国有企业至少是能源化工行业的国有企业,其发展得好不好、是否卓越,则更多依靠核心管理层“不待扬鞭自奋蹄”,更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的特点。改革之要,就在于将这种随机性、偶然性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和管理,升级引导到制度性、必然性上去。

      那些能源化工行业内没有遮风挡雨屏障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其淘汰率是很高的。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时刻倒逼着广大民营和中小企业家不断自我加压,勤勉创新。我们期待,以加速建立“竞争中性”为契机,把这种压力和危机感平等无差别地更快传导到国有企业中去。如此,则中国经济和市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竞争力和生命活力才会迸发出来。
  • 文章关键词: 能源化工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