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中国氢能产业应进行客观理性“冷”思考
评论:中国氢能产业应进行客观理性“冷”思考
  • www.chemmade.com
  • 2020-01-10 14:10:51
  • 新华社
  •   1月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氢能课题组撰写的《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研究》在京发布。该书指出,在中国当前氢能“热”中应进行客观理性的“冷”思考,防范发展过程中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的风险。

      该书在对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地方实践和面临的问题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当前中国氢能发展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但仍存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自主性不强、多元化应用不足、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产业过热苗头显现等问题,需要科学谋划氢能定位,把握好终端应用节奏,以氢能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发挥体制优势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路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氢的来源和成本、氢能的多元化应用、氢能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设计等问题还需要各界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共同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正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道路,坚持战略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标准先行,扩大国际合作,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钢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中,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开发氢能与水电、风光发电的互补系统,同时,应把握氢能产业的发展节奏,不断优化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整体布局,加强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区域,分批次、有重点地开展全产业链的示范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制氢路径的选择要把握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能效性,未来,获得洁净的氢源将成为行业发力的重点。他建议尽快攻关二氧化碳的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减少制氢过程中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氢能的绿色供给。此外,中国的弃水、弃风、弃光率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若能将其合理开发,生产出电解水制氢中所需的电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氢能,还可以降低制氢的总成本。

      在终端领域多元化应用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指出,汽车行业是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但仅此一个应用场景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可积极推进氢能在家庭热电联供、工程车辆、备用电池等多个场景的应用,形成多领域联动效应,共同助力中国氢能行业的发展。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琦建议,可以采取交通运输推广为先导、其他领域应用阶梯跟进的发展路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氢能课题组组长景春梅表示,应充分发挥氢能在储能领域的优势,带动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体系。
  • 文章关键词: 氢能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