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丝绸之路经济带向石化产业基地转变
丝绸之路经济带向石化产业基地转变
  • www.chemmade.com
  • 2014-06-30 11:19:25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丝绸之路经济带向石化产业基地转变


        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等地区和国家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如今,这条贸易交通线再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丝绸之路经济带引爆了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多个相关产业将受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能源。
        
        新疆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产地,蕴藏着209亿吨石油资源和近1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均占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4左右,丰富的资源储备及特殊的战略地位使新疆逐步成为中国能源的生产基地。
        
        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处长蔡荣华透露,新疆在发挥原有能源大通道作用的同时,依托中哈原油管道,发挥面向中亚地区地缘优势,继续提升新疆石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这不仅为落实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的指示奠定了基础。同时,一系列能源战略、油气价格改革,石化产业规划的实施也将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国内改革统一起来,使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治疆方略变得有的放矢。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正在从昔日的中国西北能源大通道向石化产业基地转变。拥有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将以此为契机,重新散发它的魅力。
        
        油气命脉
        
        6月15日,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远处,高耸的放空火炬被点燃。炽烈的火焰宣告,又一条入境新疆的国际能源大动脉接入了中国蓬勃跳动的经济——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从里海、中亚向中国每年将输送约550亿立方米天然气。自此,每年过境新疆的天然气总量将分别达到约1000亿立方米/年。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主任表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能够形成产业、人口向西部转移的主要动力依然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中下游化工产业。中国在对中亚的能源开发中能否获得稳定、充足的油气资源,并且在保障中国能源整体安全的基础上,将中国能源战略向西部转移,便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的关键。
        
        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尽管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年供需缺口将达到800亿立方米,石油缺口将达到2.5亿吨。但随着过境新疆的中哈、中俄陆路能源通道的陆续建成,未来预计每年将有合计约900亿—1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能力。
        
        同时,随着中哈石油管道二期和中俄远东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的建成投产,以及2020年中国海外权益石油约合每年1亿吨的产量,中国油气资源供应尽管并不富裕,但安全大致能够得到保证。这使得新疆从单纯的作为向内地输送油气的能源通道向进行油气资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基本的资源保障。
        
        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化工基地的条件已经具备。从“西气东输、西油东运”向“西气西用、西油西用”的转变,为中国石化工业向西部、向新疆大规模转移创造了条件。
        
        随着能源“丝路”的开通,束缚新疆石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桎梏已经被打破。紧随能源“丝路”之后,新疆的“石化丝路”正在延展。
        
        张永明,新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最近他成为全研究所最忙碌的人之一。为完善“石化丝路”的区域经济规划,张永明不得不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石化基地,还有库车的石化企业间奔波。幅员辽阔的新疆,一个城市,一个乡镇,距离下一个市镇的距离往往就是上百公里,张永明为此不得不白天调研,晚上赶路。
        
        发展石化产业的资源供应保障如何?产业链保障如何?是否影响环境?对于当地经济和民生又将带来什么?这都是张永明关心的话题。
        
        张永明表示,通过石油、天然气中下游化工产业的发展,新疆的产业能力得以快速的提升,并大量增加就业,快速提高人均GDP水平,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据《新疆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2015年之前,新疆将投资超过3570亿元,发展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其中包括,原油炼制、烯烃、芳烃、天然气化工等48个项目,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原油炼制4800万吨、乙烯205万吨、对苯二甲酸120万吨、苯酚丙酮25万吨、己内酰胺20万吨、己二酸21万吨、尿素630万吨、子午线轮胎300万条的产能,实现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185亿元,年均增长16%。并且在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4个地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万吨石油炼化基地,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建设。
        
        如果能够按《规划》实施,2015年仅新疆新增油气中下游化工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就将使2015年全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3280元,将大约直接带动近20万人就业,相当于预计2015年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8.4%。并且根据GDP与就业的相关系数模型计算,新疆油气中下游产业建设将带动社会就业近70万人。
        
        来自中亚、俄罗斯,以及新疆本地的油气资源将不仅仅是过境新疆,而是更多地转化为当地的产业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油气改革下的红利
        
        “新疆布局发展石化工业占天时得地利,同时新疆作为全国油气资源改革的‘领头羊’,随着油气价格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产业优势也正在释放。”
        
        新疆自治区经信委规划与投资处处长唐远成表示,新疆临近油气源地,位处国际油气管道上游,能够节省大量的管道运输费用,从而具备了相对中国东部的竞争优势。但是在油气资源价格改革前,这种优势由于资源价格难以理顺而一度无法发挥。
        
        中亚进口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格,根据双方签订定价合同,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实行挂钩,当布伦特原油价在60美元/桶时,中亚天然气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价格为2.12元/立方米(含运费、税费)。如果按照2012年底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111.68美元/桶计算,中亚天然气到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价格将达到3.08元/立方米(含运费、税费)。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之前,由于中国一直实施陆上天然气价格管制,国内西气东输及新疆油气田的出厂价只有0.79/立方米,城市工业用气价格也仅为1.19元/立方米,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高出新疆本地产天然气近1.6倍。
        
        这一方面导致了西气东输出现了巨大的价格倒挂和亏损,中亚进口天然气难以维持供应;另一方面,新疆油气企业不愿意向新疆本地化工企业低价售气,不仅新疆利用中亚天然气发展化工产业成为奢求,就是利用本地油气资源的利用规模也受到极大限制。
        
        2013年7月经过价格改革后,国家对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气站价格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的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新疆最高门气站限价被设定为2.29元/立方米、陕西为2.48元/立方米、甘肃为2.57元/立方米,而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的最高门气站价格则高达3.31元/立方米和3.32元/立方米。新疆和西部地区获得了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22%—31%的价格优势,相对于海运进口LNG大约4元/立方米的价格更存在竞争优势。并且,随着未来价格改革前存储的低价天然气的消耗,中亚进口天然气在价格上的倒挂局面将结束,这为大量使用和今后的后续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新疆来讲,虽然由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和上涨,其获取本地天然气的成本将增加,但是,却打开了新疆未来的能源大门,使得新疆成规模发展油气中下游产业成为可能。
        
        风险与期盼
        
        “新疆石化产业发展正在进入历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但是也同样面临风险。其中风险主要来自全国性的石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中亚油气资源后续稳定供应的担忧。”业内人士表示,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时也提出,提高石化产业效益的问题。目前,中国石化产业低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容小觑。
        
        4月中旬,中国石化联合会发布的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7亿吨,加工量4.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68%,产能超过需求2亿吨;甲醇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约59.5%,产能过剩约1000万吨。
        
        “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发展经济,缺乏产业科学布局是石化产业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疆由于原料价格低廉是否能够避免窠臼将成为对规划制定者最大的挑战。”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唐远成表示,除了严控内地石化过剩产能向新疆转移和加大产业集群效应利用规模向低成本外,新疆的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还提出,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为基础,充分考虑新疆水资源和资源的脆弱性,大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的产业布局。
        
        新疆石化工业在初级石化原料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延伸、推动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生产面向电子信息产业、汽车机械、轻工纺织、化学建材产业的产品和原料;加大对对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子午线轮胎等高附加值产品投资优惠倾斜,同时加大对非传统石油化工的扶持,重点发展工业炉气制乙二醇、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等技术。新疆石化发展将不仅仅停留在发挥成本优势上,更要立足长远,打造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模式。
        
        此外,对于油气资源供给安全的问题,下一步关键的是在继续理顺市场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新疆和中亚油气资源的投资。
        
        以中哈石油管道为例,其设计运送能力为2000万吨/年,但由于油源存在缺口,目前实际运送原油只有1200万—1500万吨/年,并且其即使达到2000万吨/年的输送设计能力也难以满足中国“西油东输”和新疆目前在建的4000万吨/年的炼化需求。
        
        在天然气方面,随着中国节能减排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新疆天然气化工产业的成规模建设,中哈天然气管道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800亿立方米/年的输送能力,但除去“西气东输”流量后,依旧并不宽裕。
        
        然而,目前面对油气供应的紧张局面,加大中国从中亚,尤其是从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进口却越来越困难。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正在谋求产业崛起,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油气出口,而倾向于产业开发;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的优势油气田几乎已经得到开发,并被前期到达的国际油气巨头占有,新油气田的开发技术难度、投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大。
        
        2012年,在哈政府层面又制定并实施系统性工业政策和统一协调实施工业化蓝图框架内投资项目政策两项措施。哈萨克斯坦对工业新项目的遴选程序将更为严苛,项目不仅要具有相应行业权威及明确的商业战略,还应具备持久竞争力的营商模式。
        
        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将难以通过简单贸易的形式扩大天然气和石油的进口规模。中国——中亚的贸易、产业互动随着各国经济转型发展必然要走向更高的阶段。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增加对中亚的产业投资和开发力度,才能与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从而将中亚打造成共同的能源和产业基地。
        
        因此,为了加快新建资源开发和相应石化产业建设,国家应尽快建立能源投资、矿产投资等风险投资市场。并且,在理顺油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开放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开发领域,建立以国有骨干企业为主力,社会资本为先锋和补充的风险分担、利润共享的混合经营机制。
        
        目前,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新疆在油气中下游化工产业方面正在进行稳妥而积极的探索,进而给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摸索经验。
  • 文章关键词: 石化新疆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