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疫情激发生物医药创新 国内药企能否领跑?
疫情激发生物医药创新 国内药企能否领跑?
  • www.chemmade.com
  • 2020-10-16 10:22:28
  • 每日经济新闻
  •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虽然在疫情中医药医疗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内疫情已经趋向平缓,国外疫情仍有蔓延的今天,有更多观点将此次疫情视为行业未来长期机遇点。不过,目前可见市场变化的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疫情发生后的短期增量领域,例如检测试剂盒与防护产品。

      目前,国产新冠疫苗研发的积极进展不断传来,但关于新冠肺炎特效药的研发还未出现最新消息。在疫情从全球范围内对医药产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激活”后,生物医药创新未来能否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这个全球企业参与的赛道中,国内药企又能否弯道超车实现“领跑”?

      短期增量机会

      归国医药创业者、生物医药研发专家唐键博士向记者表示,目前疫情对医药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核酸、抗体等检测试剂以及防护用品两个短期增量机会上,而从长远看,新冠疫情对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则会体现在全社会对医疗和医药行业重视度的增加、公立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医疗体系扩张和完善,以及吸引社会资源进入医疗领域,并可能向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形成一定集中等方面。

      “由于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有比较好的进展。传染病的疫情有时效性,所以药企针对疫情发展药物都持慎重的态度。2003年突然出现的SARS病毒迄今还没有特效药,就是因为几乎没有药企去开发针对性药物。这次的新冠肺炎也是同样的情况,药企会观察和评估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对特效药物的需求强度,以及开发特效药可能需要的时间、财务成本等。不排除那些一直从事抗病毒研发的药企可能会即时布局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研究,或者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改良性研究。但是开始全新的新冠特效药物的研发应该是很难的。”唐键表示。

      在疫情发生早期,由于受到产能影响,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缺口较大,供日常使用的防护口罩、检测试剂等也存在较大缺口。但随着后续产能的持续加大,以及不少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富士康、比亚迪对于防护用品生产线的布局,上述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而核酸检测企业的供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唐键称目前疫情为核酸检测试剂盒、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防护用品带来短期增量机会,目前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下来,很多试剂盒生产商与防护用品生产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他认为未来产业中获得了国内、国外注册证、自动化程度高,布局多种防护产品管线的企业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长期创新机会

      (中国)企业咨询公司报告指出,就中长期而言,疫情对医药医疗行业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带来行业发展重点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重塑。

      安永认为,从政府角度而言,由于此次疫情影响重大,传统医疗的痛点充分暴露,例如医疗资源稀缺和不平衡,医疗服务可能受限等,预计疫情之后政府会更加重视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从目前的政策走向看,分级诊疗、医联体、家庭医生制度、社区首诊等面向基层的创新医疗体系及创新保险支付模式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在医院端,信息化改革预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安永称,由于过去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此疫情中互联网医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价值,“未来可期的政策包括部署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网售处方放松管制、医保支付有可能纳入互联网医院体系。这些都将成为推动互联网医院实现生态闭环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未来互联网将深度融入医院流程,把医院和医联体建成真正的互联网医院,不仅能做简单的问诊,而且会有诸如联合会诊、报告解读、医保线上结算等功能业务上线”。

      对于互联网医疗在后疫情时期带来的发展机遇,东吴证券研报指出,互联网医疗将加速处方外流,推动药店行业加速整合。研报称,目前我国药品零售市场约占整个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的23.5%,和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由于政策导向医院降低药占比,处方外流每年保持稳定流出。数据显示,2010年~2018年公立医院药占比从41.8%下降至28.7%,药品收入增速从16.3%下降至1.4%。“我们认为处方外流趋势已定,后疫情时期互联网+医保政策将进一步加速处方外流过程,连锁药店有望受益”。

      另一方面,在此次疫情期间“AI+药物研发”赛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月,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冠肺炎的新药和疫苗研发;2月工信部发布倡议书,提出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效用,优化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及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针对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使用,唐键指出目前相关趋势多停留在新闻报道层面,还未看到在具体成果方面的体现,AI公司本身不是药物开发公司,但可以与药企合作,帮助药企提高开发药物的效率。

      除了可能在新药及疫苗研发中心可能发挥作用,安永报告指出,AI还可用于辅助诊断系统中有效缩短确诊报告出具时间、辅助诊疗和文献查询,也同时在减少交叉感染、事件预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安永也提到,目前AI在疫情中的影响仍然有限,没有完全消除疫情对于医院运营和患者就诊的影响。

      药企研发建议

      虽然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打破了各个国家民众的生活、经济秩序,但是被寄予厚望的新药研发领域目前似乎也处于无力扭转乾坤的状态。新浪医药一项在今年5月进行的统计显示,2020年前四个月关于新冠药物的研发合作共有139笔交易发生,在这些交易中,非政府主导,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合作占比为55%。

      在这139项合作中,其中约56%合作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约9.3%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剩余为“生产供应”“服务”“赞助”等。

      唐键向记者表示,由于疫情时效性等原因及新药研发过程漫长,可以看到直至现在也无SARS特效药面世,而国内投资机构更加擅长投“模式”类项目,况且投资界对包括药物研发在内的产业投资也从2018年开始放缓。

      唐键认为,对于新冠相关的新药开发可能方向主要还是之前做过冠状病毒研究的,有研发底蕴的团队进行重新研究;或者进行一些老药新用的适应症研究,而开始全新的特效药研发可能“成功概率不大”。

      谈及在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中药产业能否借助此次机会走出国门,走向欧美高端市场,唐键认为由于中医与西医的评价体系尚不兼容,中短期内很难看到中药真正做到走向欧美市场。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生物医药、药企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