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国家“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赋能产业发展,2020年号称史上最严“限塑令”带动可降解材料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顺酐潜在需求的提升,顺酐装置的不断扩建带动了对原料正丁烷的需求,二者相关性也从弱相关逐步过渡到强相关。
顺酐产能逐年攀升 带动正丁烷需求
1990年代后,我国顺酐生产实现规模化,苯氧化法工艺依托煤焦化资源成为主流。到 2012年正丁烷氧化法工艺凭借低成本、低污染优势迅速扩张,产能占比从2014年的29.88%提升至2024年的92.33%。2020年“限塑令”颁布开始,从立项筹建到产能逐步落地,2022年丁烷法顺酐开启了“狂飙”模式,至2024年突破300万吨大关,截至2025年9月产能已达357万吨,较2020年产能增速高达250%产能提升的同时,相应的带动了正丁烷需求量的提升,2020-2025年期间顺酐用正丁烷量逐年攀升,至2025年需求量预期达到210万吨,较2020年需求增速达34%。
需求增加 正丁烷与顺酐相关性提升
顺酐产能的持续扩张,为原料正丁烷带来较为可观的消费增长,同时也重塑了正丁烷与相关产品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聚焦与正丁烷联动紧密的顺酐、异丁烷及混合丁烷,分析2022年以来其相关性的演变。
正丁烷-顺酐:2022年顺酐市场仍处于供应量少价高的行情,顺酐市场价均在10000-16000元/吨,丁烷法顺酐装置盈利水平相当可观,对于原料正丁烷的包容性较强,二者相关性趋弱,然而随着顺酐产能持续释放, 2022-2023年顺酐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装置盈利水平逐步收窄甚至出现阶段性亏损,至2024年后顺酐行业内卷不断加重,亏损幅度进一步加深且屡创历史新低。在顺酐与正丁烷价差不断收缩的背景下,二者价格相关性显著增强。纵观这四年,顺酐与正丁烷的关联程度已完成从弱到强的演变。
正丁烷与异丁烷:异丁烷作为正丁烷的主要下游,近几年二者相关性一直维持0.7-0.85的高度强相关,但随着顺酐装置对正丁烷需求的提升,正丁烷与异丁烷价差也不断收窄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至2024-2025年二者相关性已下降至0.7以下。
正丁烷与进口混丁:近几年随着顺酐装置扩能以及MTBE出口红利推动下,市场对丁烷需求量逐年攀升,尽管国产丁烷商品量在炼化一体化的投产驱动下有增加,但相较需求而言缺口逐步放大,使得我国对进口混丁资源的依赖性逐年增强。从2022年开始到2025年,二者相关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呈现高度强相关。
尽管当前顺酐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但在政策导向的持续推动下,新增产能仍在不断释放。预计顺酐价格将长期承压,并反过来制约原料正丁烷的上行空间,两者价格预计将保持高度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