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近期发布的信息,由于主要买家中国和印度的煤炭进口到货量减少,1月份亚洲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从创纪录的历史高位回落。然而,亚洲第三和第四大进口国的日本和韩国青睐的高热值煤炭的强势推动了与印度和中国寻求的低品质燃料之间的两种品质煤炭价格的差异。
大宗商品分析机构Kpler的数据显示,1月份,亚洲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主要用于发电)下降至7765万吨,比去年12月份由中国和印度强劲需求推动的历史新高进口量的8180万吨下降5%。
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月份进口到货量有所下降,但对于亚洲这个全球动力煤进口最大地区来说,仍是有史以来第四高的月份。1月份,中国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从12月份的历史最高点3159万吨下滑至2792万吨,但仍较2023年1月的2086万吨增加34%。中国对进口煤炭的需求受到水电发电量较低、火力发电强劲需求的推动,以及与国内煤炭相比具有的价格优势。中国进口的主要品级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低热值煤炭和来自澳大利亚的中等热值的燃料。
Kpler称,1月份印度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下降至1342万吨,这已是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中国类似,印度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很强劲,较2023年1月的1055万吨增长27.2%。
日本煤炭进口大幅增长。1月份,日本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从12月份的999万吨增至1124万吨,是自2023年1月1154万吨以来进口最为最强劲的月份。日本的煤炭进口通常在每年的12月和1月达到冬季需求高峰,当前冬季寒冷时期的进口数量和格局与上一年冬季基本相同。
截至2月9日当周,日本和韩国都青睐的澳大利亚6,000大卡/千克煤炭价格收于每吨120.16美元,较前收盘价117.28美元略有上涨。截至12月15日当周,今年冬季价格达到每吨149.12美元的峰值,这与1月份进口强劲显示的数据相符。
与日本类似,韩国海运动力煤进口量也在1月份达到峰值,达到792万吨,高于去年12月份的732万吨,是去年7月以来进口最为强劲的月份。
2月份的船舶跟踪初步数据表明,亚洲四大进口国的到货量都将下降。鉴于主要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供应似乎保持不变,这使得价格可能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