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别为“破7”过度焦虑
评论:别为“破7”过度焦虑
  • www.chemmade.com
  • 2015-10-20 11:22:04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19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GDP增速首次“破7”,为6.9%,引来各方关注。然而,新常态下看清中国经济不能短视,必须用辩证视角,观大势、看全局、重潜力,才能真正全面客观看懂经济发展图景。

     

    观大势,就要看清6.9%的增长背景。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对于经济总量已经超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而言,这一增速实属不易。

     

    观大势,还要掂一掂这6.9%的分量。从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从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到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从“三驾马车”驱动姿态更趋协调,到高技术产业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种种变化表明,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

     

    外界没有必要为中国经济运行“破7”过度焦虑。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大势没有变化,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既符合调整的规律与方向,也符合预期。

     

    经济发展不是短跑。保持一定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耐力与后劲儿同样不可缺少。当前,中国经济有着巨大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改革与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这都将为中国经济列车继续前行提供充沛的动力。

     

    不为一时起伏所扰,不为一时波动所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固步自封。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与周期性调整叠加,弱复苏态势可能长期持续。我国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期,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未来挑战可能增多。因此,必须提高忧患意识,把应对困难的准备做得充分一些。

     

    2015年已经进入“收官季”。只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营造奋发有为、竞相发展、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够答好经济转型升级的考卷。

  • 文章关键词: 经济发展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