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规范是煤制烯烃健康发展的前提
评论:规范是煤制烯烃健康发展的前提
  • www.chemmade.com
  • 2015-08-12 11:11:28
  • 中国化工报
  •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煤制烯烃行业规范条件》。这是迄今国家发布的首个现代煤化工规范性文件,其目的是引导煤制烯烃行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对规范其他现代煤化工行业也具有示范意义。

     

    我国现代煤化工最早起步于煤制烯烃。早在2005年前后,我国就有中国大唐和中国神华两大企业集团从不同的技术路径,率先开展了煤制烯烃示范,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了示范成功。时至今日,我国在煤制烯烃领域的示范已开展了十年之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16套煤制烯烃装置,总产能达到660万吨;在建及拟建的项目还有一大批。由于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参与热情正日益高涨,并呈一哄而上之势。在此情况下,国家及时发布《煤制烯烃行业规范条件》,使行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对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煤制烯烃行业规范条件》按照“科学布局、技术先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四个原则设置的条件,涵盖了煤制烯烃发展的所有关键性环节。事实上,从我国此前开展示范的煤制烯烃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四个原则可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今后哪一个煤制烯烃项目不按规范条件来做,或者做得不到位,别说指望能赚钱了,就是能不能存活下来都是个极大的问题。

     

    科学布局是关键。上项目,既要考虑煤炭资源、水资源的便捷运输,也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市场半径;既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容量,还要从留住人才角度考虑到员工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哪一条考虑不周全,就不能叫做“科学布局”,都会给项目的日后营运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技术选择是前提。现在,煤制烯烃可供选择的技术路径越来越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企业在选择技术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也要考虑到对煤种的适应性,更要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在营运过程中,对装置的维护保养保障条件。事实上,我国在煤制烯烃领域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装备的国产化;我国已上马的煤制烯烃项目中,采用国有气化、MTO等关键技术的项目甚至要比那些引进国外技术的项目运行更加稳定,经济效益也更好。

     

    资源节约是效益。企业上马煤制烯烃能不能产生效益,关键看项目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企业既要从技术角度实现能耗物耗的最优化,也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规范条件》对煤制烯烃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规范,今后再上项目只要积极开展“对标”,就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节约更多的资源。事实上,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一些煤制烯烃项目,和《规范条件》所列要求还有差距,需要下大力气去改进提升。

     

    保护环境是必须。保护好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将成为包括煤制烯烃在内的所有煤化工产业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随着新环保法实施,现已投产的煤制烯烃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环保的巨大压力,环保甚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废水“零排放”、废气的脱硫脱硝、废渣的合理处置,都是上马煤制烯烃项目必须首先考虑到位的基本前提。从已建成项目的运行情况来看,“三废”的处理最为头疼,由于前期设计时对“三废”的考虑并不充分,加之废水“零排放”的技术并不成熟,这些企业已经或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续企业应当引以为鉴。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新兴产业,煤制烯烃的发展方兴未艾,而这个新行业一旦有了国家层面的规范条件,当能实现更健康、更持久的发展。

  • 文章关键词: 煤制烯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