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www.chemmade.com
  • 2023-03-31 09:55:59
  • 中国经济新闻网
  •   3月28日,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2023中国氢能展在北京开幕。展会期间,在中国氢能联盟组织举办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首次公开发布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技术经济与氢价指数、数字氢能平台“氢数”和“氢瞰”等研究成果,“与氢同行-星火行动”等多家合作项目达成签约。

      论坛上,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介绍,中国氢能联盟成立5年来,成员单位从20家发展壮大到200多家,遍布全国25个省市区,涵盖了氢能全产业链重点企业、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上线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连续3年出版氢能产业白皮书,完成13个省市氢能规划编制,承担40多项国家和地方氢能课题。成员单位在氢能“制储输用”多个环节具有竞争优势,建设氢能相关创新平台和实验室近50个,获批国家级氢能科技项目近30个,牵头和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30多项,推动氢能关键技术的自主化。围绕氢能技术交流、展示合作形成和成果转化需求,形成“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氢能产业博览会”和“世界氢能青年科学家大会”三大品牌活动,促进行业交流和氢能科普。

      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发展氢能是深度脱碳的选择。如何降低制氢成本、推动绿氢规模化发展等是业内关注的问题,要加大技术创新,降低制氢成本,打通氢能产业链,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氢能,是能源演化的结果,也是深度脱碳的选择。”阳光电源副总裁、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超才表示,当前,绿氢发展工程中遇到的挑战是成本问题,要加大绿氢规模化生产,增加智能化要素,降低规模化制氢对于电网的影响,保障安全生产和运维。

      “氢能应用比较广泛,除了工业领域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新型储能、交通、建筑、民用等多领域。”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认为,当前制氢领域关注的核心是度电成本,要加大技术创新,打通整个氢能产业链,发挥政策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荣表示,氢能交通是以氢能为动力的交通。氢能交通产业链非常长,除了氢能产业链以外,还包括轨道交通产业链,下一步要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应用。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氢能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