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本网动态 > 能源时评: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能源时评: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 www.chemmade.com
  • 2010-07-29 09:28:21
  • 上海证券报
  •     自BP跌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深渊”之后,坊间关于中国油企应适时出手收购BP油气资产的建言就不绝于耳,甚至不少人认为以中国国有油企目前的实力,对市值已大幅缩水的BP发起全面收购也不在话下。但笔者以为,这样的“好事”臆想尚可,兑现却难。

      诚然,BP这条曾经纵横寰宇的跨国石油大鳄自事故发生以来已是“墙倒众人推”:先是市值短期内就蒸发掉一半,期间又遭遇美国社会各界的大面积索赔,如今连旗下不少燃料油交易员也纷纷另谋高就。

        但即便如此,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该公司在全球的资产总量仍高达2500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此前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中石化收购Addax所涉资金不过只有区区72亿美元,两者可谓有着云泥之别。

      目前看来,BP尚未走投无路,破产只是最坏打算。而一旦BP真的因巨额索赔走到破产边缘并被迫在全球寻找“下家”,中国油企也未必是接盘BP的首选:且不论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老牌巨头在资产规模、技术实力、盈利能力、并购经验等方面均不输于人,仅就国际石油领域的“血缘”关系而言,中国油企又怎堪与“石油七姐妹”可比?

      自上世纪30年代起,“石油七姐妹”之间就通过在全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互相参股,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血缘”网络。而这层网络的背后又是石油危机、英美“特殊关系”这样的地缘政治框架,并伴随着BP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之间数十年恩怨纠葛,非旁人所能揣测。

      更不用说,BP作为老牌跨国油企,早在上世纪初叶就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其身后隐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谱系。一家中国油企欲全面收购BP,所遭遇的又岂是资金问题这么简单?

      前车之鉴就是2005年,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曾试图以185亿美元要约收购实力远不及BP的美国油企优尼科,虽报价比对手雪佛龙高出20多亿美元,最终却还是在利益集团游说、国会干预和舆论炒作中归于失败。

      类似的一幕在去年中铝收购力拓案中重演。尽管中铝以溢价收购的方式对困境中的力拓施以援手,但后者对此无动于衷,在雨过天晴后即毫不客气地将“恩人”抛弃。而中铝因力拓单方面宣布终止交易所获得的1.95亿美元违约金,据称还不够支付融资银行的手续费。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BP果真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国油企,但后者还要接手前者的巨额负债。而一旦BP破产,这笔负债不啻于一个“烫手山芋”:截至6月底,该公司的净债务额已高达230亿美元;随着索赔的增加,业界推测BP最终的赔偿金额可能高达630亿美元。

      所以,提出中国油企全面收购BP的建议还需三思。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