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包括纯苯在内的许多化工产品当月跌幅超过了30%以上,并且延续低迷行情至6月份。然而苯胺作为纯苯产业链上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却未受纯苯等原料的深跌影响,只在5月份稍有回落8%后便步入强势整理格局,并受企业开工不足、进口遇阻、需求增加等利好影响,进入6月份后一度出现货紧价升的态势,目前国内主流成交价在10700~11000元(吨价,下同)。借此轮强势整理行情的推动,南化公司年产10万吨的新装置5月20日启动后顺利入市。
——开工不足导致货紧价稳。5月份,正值原料纯苯大幅下滑之际,占据近30%产能的国内两大苯胺生产企业山西天脊和吉林康乃尔停车检修,加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部分企业停产或低负荷生产等因素,大幅消减了市场可供货源,在产品下滑调整期时形成了强力支撑。除国内苯胺企业主动遵循纯苯联动基本原则适当下调售价后,市场自5月下旬开始至6月份重新步入强势整理步伐。虽然6月份两大企业先后开车,但产量短期内仍无法大幅提高。并据了解,进入6月份下旬,吉林康乃尔又再次检修。综合企业开工不稳等因素,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导致货紧价稳,行情强势整理仍有望延续。
——进口遇阻致使采购再现缺口。目前国内MDI企业苯胺需求占30%以上,对苯胺市场的影响程度举足轻重。据了解,受国外产量下降、国际海运延期等因素的影响,5月份国内进口量环比下降了70%以上,如烟台万华原计划进口的苯胺没能如期到港,临时加大了对国内企业的采购量,导致需求陡增。如山西天脊、吉林康乃尔、南化公司、泰兴新浦等几大苯胺生产企业同时加大了供应量,降低了常规市场的供应。因此,下游企业再现采购缺口,是支撑此次行情强势整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苯胺下游助剂、染料等主要消费行业,在经历了5月份化工市场的调整后,市场已逐步回稳,需求量也出现上升迹象。因此,需求的增量仍是市场能得以走稳向好的重要基础。
——新增产能顺利入市,完成区域调整。据了解,5月20日南化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苯胺装置开车成功。此次新增产能的顺利投产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供应量,并且是在5月份化工市场大调整之际开车投产,无疑加大了国内市场压力。但由于当月部分企业停产以及进口受阻等偶然利好因素的刺激,新增产能得以顺利入市,并未出现业界早先担心的冲击市场现象,并且完成了今年自江阴双良退出苯胺市场以来的首次区域调整。同时,更加完善了华东苯胺市场的供需结构调整,为区域市场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新供需平衡点有望形成。随着国内苯胺企业开工率的提升,预计7月份产量将有明显提高。虽然6月份货源偏紧的现象有所缓解,并且随着原有苯胺进口渠道的逐渐畅通,国内商品量仍存在过剩压力。但短期内产能不会大幅增长,如南化公司新上10万吨装置由于硝基苯能力不足,目前开工率只能保持50%左右,另由于原料市场走向的不确定因素,国内各苯胺生产企业销售政策仍偏重于快进快出的策略,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产量的提升、企业开工率的控制,进口量的恢复、需求的稳步增长等综合利空和利好因素同时作用市场,将促使苯胺市场软着陆,新的供需平衡点有望7月份形成。
国内多家苯胺生产企业经营负责人表示,受国际原油大幅回升,纯苯也逐步走暖等利好影响,近期行情仍能保持强势。但是,第三季度将是产能逐步释放的时期,不排除市场再次出现频繁震荡现象的发生,苯胺企业应警惕行情大幅震荡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