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玉琪:导致我国醋酸产能过剩的原因有三:一是2006年以前,国内醋酸产不足需,价格持续上扬,最高曾超过8000元/吨,利润超过5000元/吨。受暴利诱惑,原有醋酸企业纷纷通过扩能改造,增加了产能;新建装置争相上马,甚至连国外企业也通过合作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建设醋酸项目。按照醋酸装置2~2.5年建设周期计算,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这些新、改、扩项目的产能正好集中释放。二是由于2008年上半年以前,醋酸属于暴利产品,企业无暇顾及或根本不愿考虑醋酸下游产品的开发,更很少建设醋酸下游产品装置,使得骤然增加的醋酸产能“消化不良”。第三,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所有化工产品的需求都在萎缩,醋酸也不例外。加上国内甲醇过剩十分严重,一些甲醇企业又想通过建设醋酸装置消化自己的甲醇产能,新增醋酸项目明显增加,最终导致国内醋酸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但随着醋酸价格的下跌,其暴利时代也宣告结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投资醋酸项目的风险,并积极开发醋酸下游产品,或者在建设醋酸项目时,配套建设了醋酸衍生品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加以引导,使更多醋酸企业投资建设配套装置。那样的话,国内新增商品醋酸的量就不会很多,供需矛盾将逐渐缓和,产业链也将不断延伸,行业便可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云:国内醋酸产能过剩不假,但不能通过限制新建项目来控制。事实上,每一次市场的大幅波动和行业洗牌,都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的进步。比如去年至今,由于醋醋价格的大幅下挫,一些以外购甲醇为原料,或者采用石油路线的醋酸企业,因成本高、能耗高,出现了亏损甚至被迫停产。而近两年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建成的醋酸项目,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低成本、低能耗等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得到了较好发展。这种市场法则下的优胜劣汰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有利的。
西部地区拥有相对丰富、低廉的煤炭资源,煤气化制甲醇、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等技术比较先进可靠。尤其是煤制甲醇联产醋酸项目,不仅克服了天然气、石油路线“氢多碳少”的不足,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二氧化碳,是很好的节能减排项目,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如果相关企业再把醋酸项目与氯碱项目结合考虑,统一规划,用煤制甲醇联产的醋酸,与电石-乙炔法获得的乙烯再生产醋酸乙烯,其前景会更加广阔。
而如果像延长石油集团这样本身拥有炼油和乙烯的企业,直接用自产的乙烯与醋酸反应生产醋酸乙烯、EVA树脂等紧缺产品,则不仅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而且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醋酸下游消费领域,示范并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会民:中国目前的醋酸产能400多万吨,实际需求不足300万吨,总体已经过剩。但发展很不平衡,绝大多数产能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北、上海一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而醋酸行业的出路正在于精细化工及醋酸衍生物上。
目前,西部地区精细化工产品占化工产品的份额只有20%,而东部地区高达40%~50%,这表明西部地区精细化工的发展空间很大。今后,西部醋酸企业完全可以就近发展醋酸乙烯、醋酐纤维素、PPR树脂、氯乙酸等精细化工产品,实现醋酸的就近消化和产业链的延伸,建设西部自己较为完整的醋酸及其衍生物市场,促进东、西两个市场均衡发展,反而有利于醋酸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石家庄新宇三阳实业有限公司销售部梁会刚:为了解决醋酸过剩问题,国内大多企业争相上马醋酸乙酯和醋酐项目。这两种产品不仅市场已经饱和,而且附加值较低。其实,醋酸下游衍生物多达几十种,而且像醋酸乙烯、氯乙烯、EVA、PTA、双乙烯酮、羰基纤维等产品长期产不足需,前景较好。因此,只要不同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建设合理规模的醋酸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应的下游产品装置,遭遇市场波动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就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企业都想通过建设醋酸装置消化自己的甲醇产品,但在项目规划时须考量三个问题:一是企业是否拥有绝对的原料成本优势,二是距醋酸主要消费地是否较近,三是有没有明确醋酸配套衍生物项目。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便仓促建设醋酸项目,不仅难以消化自身滞销的甲醇产品,还可能新增一个“晒太阳工程”,加剧企业的困境。而一旦企业决定要上醋酸项目,最好建设30万~40万吨的规模,这样才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同时,切忌配套醋酸酯、醋酐项目,因为这两种产品虽然需求量大,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属于大众化产品,且市场已显过剩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