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过后,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现场空气更加清新。这个在赤锡经济带上总投资313亿元的“煤水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已近尾声,年内可向北京供气。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这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的一个重要定位。而今,赤峰的新型化工产业,在大唐煤制气项目这艘巨轮的引领下,正向产业延伸、产业多元迈进。
为了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赤峰在克旗规划了总投资196.38亿元、面积30平方公里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在这个园区,天然气精细化工、副产品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三大产业链的规划跃然纸上。目前,焦油加氢、酚树脂、粉煤灰砖等项目已经动工建设。事实上,赤峰已经做好了“煤水合作”的充分准备。目前,赤峰市与锡盟之间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运煤铁路已有5条。从西到东,大石门水库、德日苏宝冷水库、红山水库,都为煤化工项目备足了水源。在这条水系上,元宝山区的国电52万吨
化肥项目已建成投产,巴林右旗的煤制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项目、翁牛特旗的煤制乙二醇等项目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在元宝山区,总投资100亿元的伊品生物公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以玉米为原料、生产
氨基酸系列产品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如今,赤峰的新型化工产业,正在形成以煤化工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以元宝山区、宁城县为代表的玉米化工,以林西县、喀喇沁旗为代表的氟化工,以翁牛特旗为代表的泥炭开发等多个化工板块已形成。2015年,赤峰新型化工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