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甲醇低开高走渐次向好
www.chemmade.com
2013-01-08 13:58:34
中国化工报
2012年,无疑是国内甲醇企业近十年最凄苦的一年,除极少数企业盈利外,80%以上甲醇企业亏损或持平。甚至连综合成本最低的焦炉煤气制甲醇企业,也因焦炭装置负荷率太低、原料供应不足而难以实现盈利。尤其12月中旬以后,受下游需求减少拖累,甲醇价格再度探底,加大了人们对2013年甲醇市场的担心。但综合各种因素,2013年国内甲醇市场行情不会太差,企业亏损面将明显缩小,开工率有望提高。
投资降温产能温和增长
甲醇价格自2008年6月触顶后一路下行,导致全国大多数企业自2009年以来持续亏损。严峻的现实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新审视当初的决策,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对甲醇项目风险的警惕和担忧。不少企业推迟了项目建设进度和投产日期,甚至变更或取消了投资计划;政府部门则抬高了甲醇项目的准入门槛,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使得我国甲醇产能增长速度自2012年开始放缓。
有关部门预测:2012年,我国甲醇产能将再增550万吨,至5200万吨。但记者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2012年全国新增甲醇产能仅440万吨,扣除淘汰的约200万吨落后产能,到2012年底,全国甲醇总产能约4900万吨。由于部分企业已经变更投资方向或推迟项目建设进度,预计2013年,仅有华电榆林60万吨/年等7个新建项目投产,新增甲醇产能480万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采取市场或行政手段淘汰的以联醇为主要形式的落后产能将达350万吨以上。这样,2013年甲醇产能实际增量不会超过150万吨,是2005年以来产能增长最少的一年。
三大领域需求明显放大
在产能增长放缓的同时,2013年,包括甲醛、甲醇制烯烃、甲醇燃料等领域对甲醇的需求将明显放大。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不久前表示:2013年,全国新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达600万套,基本建成460万套。同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万套。这意味着,2013年即便商品房市场依然受到政策调控和打压,但保障房、安居工程,以及城镇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实质性提速,从而增加装饰板材的需求,带动甲醛需求增长,扩大该领域对甲醇的消费。
甲醇制烯烃、芳烃领域今年也将有新项目投产。记者了解到,今年,宁波禾元、甘肃华亭等4套合计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以及华电榆林3万吨/年甲醇制芳烃工业化示范项目将投产;内蒙古庆华集团1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将步入商业化运营,预计全年上述领域新增甲醇消费量将超过350万吨。
车用甲醇燃料同样会有较大幅度增长。2012年3月,工信部将山西、陕西、上海三地列入高比例甲醇汽车试点省市。经过近一年的充分准备,目前,山西省300辆M85甲醇汽车已经开始运营,陕西、上海各110辆M85甲醇汽车也将于1~2月试运营。据全国醇醚燃料与醇醚汽车专业委员会西安测试中心主任刘生全介绍:山西省政府今年将拿出5亿~6亿元资金支持甲醇汽油推广及甲醇汽车试点。该省正在运营的10余万辆低比例甲醇汽车将通过政府补贴安装灵活燃料控制器等方式,大面积使用M85高比例甲醇汽油。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2013年甲醇汽车燃料领域新增甲醇消费量将达100万~150万吨。
加上1,4-丁二醇、乙二醇、农药等领域甲醇需求量的增长,扣除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47号公告实施后MTBE产量减少导致该领域甲醇需求减少部分,并假设醋酸等领域需求平衡,2013年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保守估计也将增长500万吨,增幅超过14%。
成本推动价格缓慢攀升
2012年,甲醇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除了产能过剩外,与煤炭价格急挫不无关系。201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和煤炭需求量的增加,煤炭价格将稳中有升,对甲醇价格形成支撑。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率先在广东、广西启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且正好一年之际,2012年12月,四川省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将现行的自产天然气和外购天然气分别作价的方式改为综合作价,除居民生活、车用压缩天然气和化肥生产用气外的其他用气,实行全省统一最高门站价格(1.98元/立方米)。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2013年将扩大天然气价改试点范围。这必然会提高现行天然气价格,抬高甲醇企业生产成本。
目前,煤头甲醇与天然气制甲醇产能合计占我国甲醇总产能的82%以上,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增加国内甲醇企业总体成本,对甲醇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因此,尽管今年甲醇市场可能不会上演大牛市行情,但受成本支撑、产能增长放缓、需求增长等诸多有利因素推动,全年甲醇价格有望低开高走,企业盈利能力和装置开工率将有一定提高。2014年以后,低迷了数年的甲醇市场,将在众多甲醇制烯烃项目投产拉动下,迎来大牛市行情。
文章关键词:
甲醇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