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新年伊始,秘鲁和埃及相继作出对我国化工行业有利的贸易救济措施终止的决定或调查结论,似乎是今年化工出口的好兆头。但记者1月17日采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时,却并没有得到让人乐观的判断。“2012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形势不会太好,增速可能要放缓。最大的特点是国际上的体制性、政策性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主流。”该负责人表示。
据悉,秘鲁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署倾销和补贴调查委员会1月3日作出决定,由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秘鲁企业提出反倾销措施到期复审申请,从1月18日起停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小货车和货车轮胎征收反倾销税。埃及工贸部也于近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倾销与损害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决定终止对自中国进口的氯乙烯聚合物地板套膜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王子敏对此表示,这只是个别现象。“国际经济复苏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国内汽车、轻工、纺织等大的下游市场出口拉动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们预计2012年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为20%左右,而2011年增速达32%。”王子敏说。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的统计,2011年国外对我国石化行业发起的贸易救济共立案14起,涉案金额1.85亿美元,其中新立案9起,到期复审立案5起;共裁决案件29起,涉案金额3.58亿美元,其中新案件裁决14起,到期复审裁决15起。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涉及光学增白剂、炭黑、柠檬酸、甲硝唑等多个产品,涉案总金额为5.72亿美元,占全年行业出口总额的0.33%。
王子敏预测,今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石化行业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将呈增多趋势。而发达国家则可能会从政策、体制层面上制造一些麻烦,比如反补贴、人民币汇率、碳关税等绿色壁垒、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王子敏建议,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协会、应诉企业四体联动的优势,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企业应建立专门机构,拿出专门的人力物力,不管涉及产品量大量小,都要积极应诉,否则会对其他国外市场或其他产品产生非常不利的效应。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表示,按照现行定价机制,短期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可能性较小。“假如以目前的原油价格运行,成品油调价条件不会很快满足,除非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再上涨2美元/桶以上并持续运行,国内油价才有调整可能。”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即便“窗口”打开,成品油调价也会推迟到元宵节之后进行,而且调幅不会太大,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中石化一名负责市场营销的高管则对记者表示,2月6日前不太可能提高成品油价格。
“但在目前国际油价持续高位、中国又急需战略石油储备的背景下,油价不调也不太现实。”韩晓平认为,承担储油任务的石油公司可能在高油价背景下蒙受进口损失,而随着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进一步上升,持续不调价甚至会影响到国内石油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