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氯碱企业产品结构不同 苦乐不均
氯碱企业产品结构不同 苦乐不均
  • www.chemmade.com
  • 2012-01-16 10:08:21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十二五”开局,氯碱行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产品市场分化,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同形成了苦乐不均。因日本大地震导致出口量大增以及下游消费增长等原因,烧碱产能较大企业和部分耗氯产品生产企业利润较好;但电石法聚氯乙烯(PVC)企业却由于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受到成本高企、产品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而没有煤电一体化配套且产品单一的电石法PVC企业更是困难重重。
       
        从全年全行业的效益来看,由于有了烧碱市场的坚挺,全行业效益明显好于2010年。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79家重点企业的月度统计显示,2011年1~10月,全行业实现利润57.5亿元,同比增长82%。亏损企业19家,同比减少5家,亏损面24%,同比降低6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效益非常之好,进入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行业效益环比均有所下降。
       
        烧碱市场全年保持了坚挺,为行业的平稳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2011年前10个月,固碱出口46万吨,同比增长3%;液碱出口137万吨,同比增长78%,预计全年出口量将再次突破200万吨。其中,因“3·11”日本大地震拉动出口及国内部分地区由于电荒引发限电政策导致货源紧张的综合作用,使国内烧碱市场上半年走出了一波火爆行情。当地震影响缓解之后,台湾台塑、日本东曹等重点企业又相继出现因事故造成的停车,进一步助推了国内烧碱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在攀升至历史高位的烧碱价格带动下,“以碱补氯”的盈利模式凸显。因为烧碱市场形势好,行业出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即考虑上马氯碱产品的企业非常多,因此企业上马氯碱产品加重了产能过剩风险。
       
        与烧碱市场的坚挺不同,PVC产品全年则受到产能过剩、下游资金短缺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市场的活跃度较差,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在下游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的情况下,供大于求制约了PVC行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限购令”等调控措施的影响,使得2011年PVC行业步履维艰。除部分企业保持较高负荷外,有的已经停产半年,有的开工率只有40%~50%,在产PVC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预计2011年产量在1280万吨左右,产能闲置严重。其中一些没有煤电一体化配套、产品单一的电石法PVC企业的困难最大,氯碱行业所面临的结构调整的任务也将更加严峻。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债务危机深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东北非持续动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国内经济增速缓慢回落,能源价格持续攀升,氯碱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等因素,也使国内氯碱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将对全行业2012年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氯碱协会的调研显示,目前有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如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已开始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及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同时专注于PVC专用料的生产,不断地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