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国石化公布了其2009年年报及资产收购公告。2009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3450.52亿元,同比(比上一年)下降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90亿元,同比增长115.5%;每股收益为0.71元。此外,在年报公布的同时,其披露了下属全资子公司中石化(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HI)与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SinopecOverseasOil&GasLimited(以下简称SOOGL)签署了《收购协议》。SHI以24.57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67.76亿元)的对价,受让SOOGL持有的SSI公司55%的股权。在该收购完成后,中国石化将间接拥有安哥拉18区块的27.5%股权。
对中国石化的业绩及收购项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2009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EBIT(息税前利润)达到2.58美元/桶,扭转了前几年的亏损态势,从而带动其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而今年一季度中国石化业绩也有望实现大幅增长,主要是今年第一季度原油价格上涨、化工产品价差扩大都有助于其实现不错的业绩。
其次,收购安哥拉18区块股权,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在海外油气收购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增强了其在海洋勘探(特别是深海勘探)方面的竞争力。
综上分析,预计中国石化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8元、0.87元和0.91元。6个月目标价为15.00元,并维持对其“增持”的投资评级。
29日中国石化报收于12元,涨1.78%。
炼油、化工双双扭亏
2009年中国石化实现净利润612.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15.5%,且是2000年以来最好的一个年份。在原油实现价格同比下降,勘探与开采业务盈利回落的情况下,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炼油业务的扭亏为盈。
去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不仅实现盈利,而且利润创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08年底国家推出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从而使国内炼油行业实现盈利有了一定保证。2009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230.77亿元,为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此前该业务盈利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当年炼油业务的盈利为60.73亿元)。
除了炼油业务盈利大幅改善外,化工业务实现经营收益136.15亿元,也对中国石化利润大幅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2009年化工业务实现的盈利并不是最高的(2004年实现了187.21亿元的盈利),但该项业务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在2009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一季度业绩料达0.2元
2010年中国石化油气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据中国石化自己制订的2010发展计划来看,2010年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天然气产量在普光气田和川气东送项目竣工后,有望大幅增长41.71%,达到120亿立方米。此外,随着原油加工量预计增长10.93%,以及青岛等地的大乙烯项目的完工,其2010年乙烯产量预计增长29.45%,达到869万吨。
在油价及化工产品价格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10年油气产量及化工产品产量的增长将推动中国石化业绩继续稳步增长。
而展望中国石化今年一季度业绩,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原油价格同比大幅提升,这将有助于上游油气勘探与开采业务盈利的提升。而乙烯价格及价差的提升则有助于化工业务盈利的改善。从今年前两个月来看,中国石化化工业务的经营情况良好,料其今年一季度环比已实现扭亏,并且盈利情况相当不错。
不过,从其炼油业务来看,盈利要低于去年同期,无论是米纳斯炼油毛利,还是国内炼油毛利,今年一季度的盈利情况均要差于去年第一季度。
在上游业务及化工业务盈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的预期下,预计中国石化一季度业绩有望实现大幅增长,一季度每股收益有望达到0.20元。
进军海洋勘探领域
此次中国石化收购安哥拉油气资产意味着中国石化正积极向海洋勘探开发领域进军。此次收购的安哥拉18区块股权,油田开发主要集中在深海,中国石化通过此次收购,可以积累海洋勘探(特别是深海勘探)的经验。中国石化在陆上勘探已经成熟的基础上,未来石油勘探的重点将是以海洋勘探为主,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增强其在海洋油气勘探方面的竞争力。
根据2009年的数据,安哥拉18区块的年原油产量为714万吨左右;SSI公司享有的原油权益储量为2.58亿桶;按照中国石化享有的权益计算,该项收购将使其原油产量和储量增厚5%左右。
此前中国石化系统内的海外油气战略主要集中在集团层面,而在2009年11月,中国石化成立了国际石油勘探有限公司,标志着上市公司层面已开始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步伐。此次收购安哥拉18区块的股权就是中国石化向海外拓展的重要一步。
海外油气资产收购不仅包括收购集团拥有的海外油气资产,还包括国际石油勘探公司直接进行海外收购。目前集团在海外的份额油产量达到1700多万吨,且多处于非敏感地区,存在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此外,直接参与海外油气资产的竞购也是增强上市公司上游业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