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医药保健市场潜力大 国际制药公司纷纷抢滩
中国医药保健市场潜力大 国际制药公司纷纷抢滩
  • www.chemmade.com
  • 2011-06-29 14:29:43
  • 金融时报
  •   经历了30年的经济改革之后,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发现,人生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工作——以及购买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手袋。
      
      中国人越来越有可能掏钱购买生活质量,这对全球医药保健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2009年,中国承诺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合1310亿美元)改革陈旧的医疗体系,该体系已成为公众不满的焦点之一。
      
      改革目标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缩小城乡居民在获得医疗资源方面的巨大差距。今年年底以前,政府医疗保险将覆盖逾90%的居民,到2020年将扩大至覆盖所有居民。
      
      行业分析师表示,增加医疗支出既是中国的一个政治重点——降低该国生活质量巨大差距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重要环节。
      
      随着中国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患上了与富裕相关的疾病,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这些都给制药公司带来了巨大机遇。
      
      中国人口还在趋向老龄化: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逾13%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
      
      诺华制药(Novartis)首席执行官乔?吉莫内(JoeJimenez)表示:“中国今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的许多内容聚焦于提高生活水平和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诺华制药正在上海投资10亿美元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这里将成为该公司全球研发战略的第三大支柱。吉莫内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机遇。”
      
      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Co)最近预测,中国医疗行业将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贝恩公司称,在2007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医疗市场增幅比全球市场高出4倍多。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快速成长期之后,中国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只有5%,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7%,法国和德国为12%。
      
      在西方增长放缓而中国快速增长之际,难怪跨国制药公司迫切希望在中国市场扩张。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贝恩公司称,医疗行业中的私人股本和并购也出现起飞,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增长9%。
      
      专业服务集团毕马威(KPMG)亚太区制药业主管诺伯特·梅尔林(NorbertMeyring)表示:“随着制药公司在欧洲的销售增长下降,而美国和日本经济停滞,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造商都盯上了新市场,尤其是亚洲和拉美。”
      
      他补充称:“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选项。随着所有大型制药公司聚焦于该地区,中国很可能在药品研发、试验和监管方面都扮演关键角色。”
      
      毕马威表示,中国市场既分散又竞争激烈,据毕马威估计,活跃在中国市场的有1000多家国际公司,5000多家本土公司。可是,多数大型西方制药公司正指望中国市场带来相当大部分增长。
      
      除了考虑在中国销售医药产品之外,它们还计划在中国开发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仅用于治疗在中国发病率特别高的疾病,比如肝癌(每年全球一半的肝癌病例出现在中国)。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CNIBR)总经理李恩宽慰地指出,现在招聘合适的员工不像过去那么难了。
      
      李恩表示:“中国的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过去,中国学生不能挑战教授,但现在许多教授都是海归人员,他们喜欢受到挑战。我们见到了与自己那一代不同的新一代学生。”
      
      诺华制药的吉莫内表示:“过去那种科学家前往美国呆上10年的模式正在变化。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一毕业就回国,或者根本不去美国留学。”
      
      然而,并非所有留学生都希望为大型医药公司工作。例如,在那些为跨国制药公司工作的中国人当中,越来越多的人离职开创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其它医药保健企业。
      
      就中国医药保健行业的增长而言,大家都希望分得一杯羹。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