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热资源掀起低碳的大幕
地热资源掀起低碳的大幕
  • www.chemmade.com
  • 2010-02-26 09:19:38
  • 中国化工信息网
  •     低碳石化 地热发力
        虽然产业化之路尚久,但是前景广阔的地热资源开发已然掀起了中国石化低碳大幕的一角。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过,地热是个大热库,地下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个大事情。这件事就像人类发现煤炭、石油可以燃烧一样,是人类历史开辟的一个新能源。现在,中国石化也瞄准了这个大热库。
        1月23日中国石化召开发布会,公开展示位于河北白洋淀畔雄县的地热资源开发项目,并表示将加快开发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火炬排放等一系列低碳项目。在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主旋律的当下,中石化此举无疑吹响了向低碳经济进军的号角。
        初见规模
        25.2摄氏度。家住河北雄县温泉公寓的6号楼三单元202的杨月清女士看了一眼茶几上的温度计。自从搬进新家以来,地热采暖、温泉水洗浴,这样的生活让她们一家很是享受,不仅生活质量提高了,而且地热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地热供暖价格为15元/平方米,比26元/平方米的锅炉供暖减少了11元/平方米。
        像杨月清这样的家庭在雄县已经占到了40%,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正使雄县变成一座“无烟城”。不仅是雄县,中国石化在陕西省咸阳市也进行了地热资源开发项目。
        据负责地热资源开发项目的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下称新星公司)总经理詹麒介绍,目前中石化在咸阳和雄县两地共建成供暖能力260万平方米,计划2010年底建成供暖能力40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中石化计划建成供暖能力超过1000万平方米。
        可喜的是,中国石化地热项目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万吨!这对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上,中石化采取了对外合作的道路。早在2006年,新星公司便与冰岛国恩莱克斯公司合资组建了由新星石油公司绝对控股的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开发中国地热资源。
        詹麒介绍说:“冰岛合作伙伴先进的技术为中石化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合作的基础上,目前我们已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尾水净化和回灌、浅层地热能开发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先进的技术为科学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了支撑。目前,中石化在雄县的地热尾水同层回灌已取得突破,并建成了单井开采、单井全部回灌的技术开发模式,有效突破了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瓶颈”。“如此大规模回灌技术的应用在雄县尚属首例。”陕西绿源地热公司董事长刘世良表示。
        他告诉记者:“与冰岛的地热资源情况不同,我国地热资源多属于中低温地热。我们采用梯级利用的技术模式,辅以热泵技术,把地热水热量榨干,再将尾水回灌地下,真正实现了地热资源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新星公司还紧密结合中国地热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区域地热资源优势,在雄县和咸阳建立了多井集输、井站联网、采灌结合、综合管理的地热开发示范基地,改变了地热资源分散开采、利用率低的状况。
        前力已施,后劲十足。除了雄县和咸阳外,中石化还在北京等地开始了前期研究,而且利用浅层地热能夏季制冷也被提上日程。詹麒告诉记者:“浅层地热能制冷技术及其工业化规模利用都已成熟,最晚明年夏天雄县居民就可以利用地热避暑。”
        前景广阔
        除中国石化外,中国石油在地热资源领域也有涉猎。早在1995年,中国石油就开始了地热利用的研究,中国第一个地热规模利用企业正是其旗下的大庆油田。目前,中国石油还建立了华北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中国石油油区内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公司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诸多优势之一。
        有专家将地热资源比喻为“地下热海”。据科学家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每年从地球内部经地表散失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中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直接利用能量居世界首位。据专家测算,我国主要沉积盆地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相当于2500亿吨标准煤热量。
        詹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辽阔的地热资源如果能开发出五分之一,就相当于5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从资源和技术角度来看,地热资源前景很广阔。”
        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与煤炭、石油等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源还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可以广泛用于生活供暖、发电、制冷、烘干、化工业、农业、医疗保健等许多领域,显现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供暖利用为例,近年来我国地热采暖有很大的增长,尤其在北方,如北京、天津、大港、任丘、开封等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表示:“用过的地热流体采用回灌技术重新注人地下,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使宝贵的地热资源循环利用,收获的是资源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虽资源丰富、前景广阔,但目前地热开发在中国只实现了较小规模的工业化,地热所提供的能量,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仍然微乎其微。我国除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发电外,其他地方主要是中低温地下热水的直接利用。大多数地热资源只能供本地居民使用。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天津等地利用地热发电,仍然难以实现远距离输送。
        产业化尚久
        正如参观中国石化雄县地热项目的专家所言:“我国地热资源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化之路还很漫长。”
        有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地热资源的产业化之路还面临诸多‘瓶颈’。最重要的就是政策环境和高成本。”
        据介绍,世界上地热利用最为成功、人均地热能源产出最高的国家是冰岛,有85%的人口已利用地热取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和冰岛对地热开发的扶持以及优惠政策不无关系。为了鼓励和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冰岛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和财税扶持政策,对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及利用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
        业内专家表示:“除地方政府政策外,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政策推动地热能源开发,地热能源还难以像风能一样获得快速发展,国家应实行一些财政和税收政策来促进地热能源开发。在扶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管,规范、统筹地开发地热资源。”
        郑克建议:“石油企业具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天优势,部分石油钻井可转换为地热开发井,油田采出水也可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石油企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依托油田,发挥优势。”
        “不过,地热发电的成本仍高于火力发电,而且地热供暖如果不实现规模仍难以营利。” 詹麒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问题,他表示:“新星公司要加紧研发自主技术,炼好‘内功’,推行市场战略,逐步扩大地热项目的规模化以降低成本,并争取获得国家更多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
        发布会末,詹麒言语中透露着坚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地热合作,全力研发核心技术,积极拓展利用领域,探索开发地热水中矿物质提取、尾水净化、发电等综合利用,争取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以实现地热开发产业化。”
        其实,地热资源开发项目仅是中国石化“低碳计划”中的一翼。展示地热项目的发布会上,中石化办公厅外宣处人士表示,为了推进低碳计划,公司还要通过加快清洁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多种途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10年,中国石化的低碳经济之路必将快速延伸。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