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从“锂”赔到稳赢 碳酸锂中小微企业的产融结合实践
从“锂”赔到稳赢 碳酸锂中小微企业的产融结合实践
  • www.chemmade.com
  • 2025-07-29 09:44:12
  • 期货日报
  • 在碳酸锂市场波动加大的当下,期货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中小微企业筑牢经营防线,D企业的实践给出了生动注脚。


    项目背景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碳酸锂作为锂电池核心原材料,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但市场行情如潮汐般起伏。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振幅超过50%,从巅峰期的每吨50万元下跌至“低谷”的不足20万元,令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叫苦不迭。


    D企业作为碳酸锂上游加工环节的中小微企业,主营粗碳酸锂提纯及氢氧化锂碳化业务,本就面临技术研发投入高、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叠加价格剧烈波动,经营痛点集中爆发——利润不稳定、销售价格难以预测、库存管理难度加大等。如何在高波动市场中“站稳脚跟”,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命题。


    服务流程


    抽丝剥茧:全产业链调研锁定成本底线


    2024年,D企业计划销售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电池级碳酸锂,却卡在“非标转标”的高成本与价格波动的双重难关前。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组建专项团队,深入碳酸锂产业链上下游展开“全维度扫描”。实地走访10余家加工厂,了解提纯环节的各项成本,同时追踪运输费用波动曲线,并结合资金成本(含仓储、利息)综合核算,最终得出关键结论——每吨6500元即可覆盖全部成本。这一“安全垫”的设定,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即便市场极端波动,也可选择将货物送加工后交割,仅需承担检测费及持仓成本,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量体裁衣:20个交易日均分+动态点价的“组合拳”


    D企业与上游供应商达成协议,以“7月SMM均价减7500元/吨”锁定原料采购成本。加工完成后,再将90吨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的碳酸锂销售至期货风险管理公司。这90吨货物均分至20个交易日,每日销售约5吨,并依据前一交易日SMM均价进行动态套保。这一策略既避免了集中抛售对市场的冲击,又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紧跟市场节奏,实现套保效果与现货销售的同频共振。


    三级防护:分散风险+灵活变现的全链“护航”


    该项目采用三级管控方案,全方位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一是分散销售。20个交易日均分销售量,降低单日交易对价格的扰动。二是动态点价。以SMM均价为基准,当盘面价高于现货价时立即套保,精准捕捉对冲窗口。三是多元变现。面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抓住盘面低点,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以-1500元/吨的基差将货物转售下游工厂,既帮助下游降本增效,又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分散风险,提升全链抗风险能力。


    最终成效


    利润锁定:超百万元损失的“精准拦截”


    通过此次合作,D企业提前锁定90吨碳酸锂销售利润,成功规避价格波动损失超过100万元。在市场下跌行情中,企业仍按合同约定获得稳定收入,保障了原料采购、设备维护、员工工资等刚性支出,生产经营“稳如磐石”。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也通过专业套保操作,有效降低自身业务风险,实现“企业稳、机构安”的双赢局面。


    模式创新:打通“非标转标+期现联动”的产业堵点


    “非标转标+远期锁价”模式,创造性地将期货套保工具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深度融合。一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非标品流通难、定价难的痛点;另一方面,通过期货交割标准引导加工环节升级,推动产业链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这一模式不仅稳定了单个企业经营,更激活了碳酸锂产业链的“神经末梢”,为产业整体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价值:中小微企业突围的“可复制样本”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60%以上的GDP,却因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常被市场波动“波及”。D企业的案例,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风险管理模板。通过期货工具对冲价格风险,通过“非标转标”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期现联动拓展销售渠道。这不仅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助力“双碳”目标下锂电行业降本增效,为绿色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 文章关键词: 碳酸锂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