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
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
  • www.chemmade.com
  • 2023-09-28 13:42:49
  • 中外能源经济观察
  •   国际能源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净零路线图更新显示,在更强有力的国际合作的支持下,更大的雄心和实施对于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根据新版国际能源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净零路线图,由于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的创纪录增长,推动世界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净零并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仍然是可能的,尽管在许多领域需要迅速增加势头。

      新的路线图为保持1.5°C的目标设定了一条全球途径,对2021年发布的开创性原始报告进行了全面更新,该报告已成为政策制定者、行业、金融部门和民间社会的重要基准。《2023年更新》纳入了过去两年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和一些清洁能源技术的非凡增长,但也增加了对化石燃料的投资和顽固的高排放。

      自2021年以来,太阳能发电能力和电动汽车销量的创纪录增长符合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行业计划为它们推出新的制造能力也是如此。这很重要,因为仅这两种技术就提供了从今天到2030年之间三分之一的减排量。清洁能源创新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了技术成本。在国际能源署2021年的原始路线图中,市场上尚未上市的技术实现了2050年净零排放所需的近一半减排量。在今年的更新中,这个数字现在已经下降到35%左右。

      然而,这十年有必要采取更大胆的行动。在今年更新的净零路径中,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将增加两倍。与此同时,能源效率的年增长率翻了一番,电动汽车和热泵的销量急剧上升,能源部门的甲烷排放量下降了75%。这些战略基于经过验证且通常具有成本效益的减排技术,共同实现了到本十年末所需的减排量的80%以上。

      “保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的目标需要世界迅速团结起来。好消息是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我们的2023年净零路线图基于最新数据和分析,显示了前进的道路,“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说。“但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对成功至关重要。鉴于当前挑战的规模,政府需要将气候与地缘政治分开。

      路线图概述了到2050年全球能源部门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但认识到促进考虑到不同国情的公平转型的重要性。例如,发达经济体更快地实现净零排放,以便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留出更多时间。到2030年,净零路径通过每年近450亿美元的投资(略高于能源部门投资的1%),实现人人都能充分获得现代能源。

      尽管如此,保持正轨意味着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提前其净零排放目标日期。它还取决于动员投资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新的零路径中,全球清洁能源支出从2023年的1.8万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代初的每年4.5万亿美元。

      在更新后的净零情景中,巨大的政策驱动的清洁能源产能提升使化石燃料需求到2030年下降25%,与202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排放量减少了35%。到2050年,化石燃料需求将下降80%。因此,不需要新的长周期上游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新的煤矿、矿井扩建或新的不减排的燃煤电厂也不是。尽管如此,一些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以及已经批准的项目仍需继续投资。如果要避免破坏性的价格飙升或供应过剩,清洁能源投资的增加和化石燃料供应投资的下降至关重要。

      报告称,清洁能源技术以及制造这些技术所需的关键矿物的更具弹性和多样化的供应链是建立净零排放能源部门的关键。然而,鉴于清洁能源发展所需的速度和范围,供应链保持开放同样重要。

      报告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它警告说,从现在到2030年,如果不能充分加强雄心和实施,将产生额外的气候风险,并使实现1.5°C的目标取决于碳去除技术的大规模部署,这些技术昂贵且未经大规模证实。在报告审查的延迟行动案例中,如果不能在2030年之前足够快地扩大清洁能源,意味着在本世纪下半叶每年必须从大气中去除近50亿吨二氧化碳。如果碳去除技术无法达到如此规模,则不可能将温度恢复到1.5°C。

      “从大气中去除碳是非常昂贵的。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首先停止把它放在那里,“比罗尔博士说。“在过去两年中,通往1.5°C的途径已经缩小,但清洁能源技术使其保持开放。随着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和能源效率翻一番等关键全球目标的国际势头增强,这将共同导致本十年化石燃料需求的更大下降,在迪拜举行的COP28气候峰会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在这个关键十年的剩余年份中,致力于更大的雄心和实施。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可再生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