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粒碱生产基地
随着烧碱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我国烧碱装置的逐步西移,从储运和使用方面考虑,在烧碱产品的国际市场上,粒碱更具竞争优势。新疆天业集团天能化工公司历时一年,(在工艺、设备、自控、电气、安全及环保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技术调整,最终实现一次性试车成功,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粒碱生产基地。
11月5日,新疆天业集团天能化工公司宣布,该公司30万吨/年高效环保动态喷洒工艺烧碱造粒装置一期15万吨/年粒碱装置建成投产。总投资1.57亿元,选址在新疆石河子北泉镇清泉集天业北工业园区,2009年7月开始土建工程,粒碱项目组在吸取片碱装置安装、调试及试车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粒碱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生产出的3000吨产品经检测达到国际标准,按订单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南非等国及欧洲地区。该装置的投产使天业集团粒碱产能达到45万吨/年,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粒碱生产基地。
该装置是新疆天业集团120万吨/年联合化工项目二期4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的配套装置。其主要设备、技术由瑞士博特化工装置有限公司提供。15万吨/年的单套装置在全世界规模最大,加上此前为新疆天业120万吨/年联合化工一期40万吨/年PVC项目配套的2套15万吨/年粒碱装置,天业集团45万吨/年粒碱装置现已全线开车并投入正常生产。
该装置采用膜法蒸汽生产方式,连续性强,效率高;使用PLC监控系统,生产系统可控制;其燃烧尾气排放达到欧洲清洁生产水平,各项排放指标都达到了环保要求。通过国际先进技术的运用,该项目提高了氢氧化钠纯度,缩短了与其他原料的反应时间,产品具有环保清洁、低能耗、粉尘少、技术先进等优点。
最大金额反倾销案
在国际反倾销官司中,宁波企业理直气壮地做了一回原告。经过长达20个月的艰苦诉讼,由浙江逸盛石化等行业巨头发起的精对苯二甲酸(PTA)反倾销案尘埃落定,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PTA出口中国将被征收2%到20.1%不等的反倾销税。是迄今为止国际最大金额反倾销案,也是中国对外反倾销史上最大的一起案件。
精对苯二甲酸是涤纶产业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饮料包装行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韩国、泰国的精对苯二甲酸产能严重过剩,其出口企业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向中国出口,严重打压了我国PTA产业的发展。
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是北仑一家专业生产精对苯二甲酸的民营企业,2009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70亿元,在国内PTA行业颇有影响力。2008年12月,“逸盛石化”联手行业内另外两家巨头——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远东石化有限公司)、厦门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内精对苯二甲酸产业向商务部提交了对韩国和泰国进口PTA的反倾销申请。据了解,精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涉及金额接近36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国际最大金额反倾销案。
今年4月,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专门派出调查组对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重点是了解初裁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变化,以及与韩、泰两国企业的倾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8月11日,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认定原产于韩国和泰国的PTA存在倾销。随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于次日起对其征收2%到20.1%不等的反倾销税。
国内最短生焦周期记录
面对原料油加工量大幅提升和原油劣质化带来的重油不平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不利局面,焦化装置通过深挖生产潜力,挑战装置极限,把焦化装置实施18小时生焦的设想转变为现实,创造了国内最短生焦周期记录。
11月2日,洛阳石化焦化装置实现了18小时生焦,创造国内最短生焦周期记录,装置运行步入国内同类先进行列。
焦化装置设计生焦周期为24小时。洛阳石化焦化装置自2008年投入生产以来,企业在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努力缩短生焦周期。经过前期试生产,2010年1月正式实施了20小时生焦周期,并保持了装置的大负荷长周期平稳运行。面对原料油加工量大幅提升和原油劣质化带来的重油不平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不利局面,焦化装置通过深挖生产潜力,挑战装置极限,提出了焦化装置实施18小时生焦的设想。他们制定了18小时生焦周期运行方案,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确保装置在新的生焦周期下安全运行。
实现18小时生焦后,焦化装置加工负荷达到113%,能耗明显降低,为洛阳石化经济技术指标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