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预计第四季度铜价上行幅度相对受限
预计第四季度铜价上行幅度相对受限
  • www.chemmade.com
  • 2022-10-18 09:51:08
  • 期货日报
  •   目前,美国通胀指标CPI数据虽有回落,但仍居高位。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不减,全球经济衰退压力将对铜价继续施压。

      外部环境分析

      近两年,美国通胀指标CPI数据一路走高,在2022年6月当月同比增幅一度达到9.1%。年内美联储亦开启激进加息之路,截至目前已加息5次,其中6月、7月、9月均加息75个基点。多数官员预计到年底将再加息125个基点,意味着11月存在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

      7—8月,美国CPI数据虽有所回落,但仍位居高位。美国通胀压力依旧较大,美联储延续激进加息预期强烈,对全球经济继续施压,各国制造业面临挑战。IHS 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初值由8月的49.6降至9月的48.5,低于预期的48.8,创27个月新低。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2.8,与7月持平,位于两年多来的低位。

      供需逻辑分析

      第一,铜矿供应将保持宽松状态。ICSG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球铜矿产量累计为1248.8万吨,累计同比增加3.14%。考虑到2022年新增铜矿项目仍有投产,第四季度全球铜矿供应将保持宽松,预计2022年全球新扩建铜矿项目约112万吨,增量主要集中在印尼、塞尔维亚、刚果。智利、秘鲁的铜矿产量受到政治、干旱气候、品位下降等因素影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统计,1—7月,我国铜精矿累计产量106.3万吨,累计同比增长5.8%;1—8月,我国铜精矿进口量累计为1665.84万实物吨,累计同比增长9.2%。国内铜精矿供应亦保持宽松状态,现货加工费逐步走高。

      第二,废铜供应偏紧。据统计,1—8月,我国废铜累计进口119.08万实物吨,同比增长8.34%。在海外消耗的废铜量增加,以及东南亚国家、欧盟的政策干预下,海外废铜供应预期偏紧。同时,国内受疫情以及税收问题影响,供应也紧张。目前,光亮铜与电解铜的含税精废价差在1300元/吨附近。

      第三,精铜产量存在增加预期。ICSG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球精炼铜产量累计为1479.1万吨,累计同比增长2.99%。另据统计,1—8月,我国精炼铜产量累计为670.23万吨,累计同比增加0.22%。今年上半年,国内冶炼厂集中减产,精炼铜增量有限。不过,随着新扩建产能投产,第四季度国内铜产量有望稳步抬升。

      进口方面,1—8月,我国精炼铜进口量累计为251.11万吨,累计同比增加8.13%。年内铜沪伦比值走高,利于进口铜流入。

      第四,终端消费良莠不齐。数据显示,1—8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209亿元,同比增长18.7%,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667亿元,同比增长10.7%。电源、电网投资恢复显著。1—8月,我国空调累计产量15722.1万台,同比增加1.9%。家电产业表现不乐观。1—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6.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增长。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下降7.4%,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4.8%,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7.2%,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1.1%,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3%。房地产板块仍无明显起色。

      后市展望

      从基本面来看,铜矿供应宽松,精铜产量存在增加预期。另外,终端消费难言强劲,基本面对铜价的支撑有限,但国内10月旺季或给铜价带来片刻喘息的机会。总之,虽然预计第四季度初期铜价有上行动能,但幅度相对受限。在11月、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冲击下,期铜有望再度下行。

      整体来看,第四季度期铜或走出“へ”字形,伦铜运行区间在7000—8700美元/吨,沪铜运行区间在55000—66000元/吨。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铜价、铜矿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