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活跃度将加大 碳价有望逐渐推升
市场活跃度将加大 碳价有望逐渐推升
  • www.chemmade.com
  • 2022-07-12 09:38:21
  • 经济参考报
  •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满一周年。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累计成交额超84.90亿元。未来随着机制的完善和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稳”字之后,“活”字将成为下一步最重要的课题。

      组建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统筹管理3亿吨碳配额资产;利用碳市场抵消机制、实施多元化交易方式,为火电企业降低履约成本,为新能源企业增加减排收益……一系列举措之下,在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国家电投78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履约任务,并且采购成本低于市场价格。

      发电行业有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经历了同样的“考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配额市场,我国碳市场在周年之际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从交易数据看,截至7月11日收盘,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0亿元。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从成交价格看,碳价从48元/吨起步,一度至61.07元/吨,7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收盘价报58元/吨,较起始价格上涨10元/吨。

      ——从履约量看,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99.5%,顺利收官。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机制已发挥作用,部分控排企业利用CCER进行配额抵消。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碳市场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初期,碳价水平、市场交易活跃度难以与国外成熟碳市场相比。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基本规则,确立基础框架,保证市场顺利启动后平稳运行,这一点目前来看是符合预期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正在为中国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潘荔介绍说,目前发电行业配额分配采取基准线法。通过基准线的设置,推动火电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推进存量煤电节能改造、供热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同时,电力企业加强碳减排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基本上全部开展了碳实测。

      根据行业报告发布数据,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0%;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5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35.0%。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21年,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1亿吨。

      一些企业还通过碳交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京能集团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得了超过4亿元收入,大唐发电、华能电力也分别因碳排放权交易获得数亿元的收入。

      此外,中国海油与壳牌以及埃克森美孚在广东启动了一项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项目;中信集团对旗下五大业务板块36家子公司进行了碳排放核查,编制了“双碳”损益表,坚定推动绿色低碳业务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不少工业生产企业将是否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上游供应商时的重要参考标准……碳市场带来的低碳理念正迅速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不少企业积极布局绿色转型赛道。

      当前,全国碳市场即将进入第二个履约期。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稳”字之后,“活”字将成为下一步最重要的课题。

      现阶段我国碳市场存在明显的履约驱动现象。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显示,自从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后,今年上半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持续低位运行。对此,有电力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第二个履约期时间跨度未定,市场通常在履约前两三个月才逐步放量,因此近期交易活跃度不高。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泮昊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条例》,为碳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碳市场相关配套制度和业务细则,指导企业开展各项工作。

      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还需要推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根据此前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八大高排放行业——火电、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都将逐步有序纳入碳市场。目前,相关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等研究制定工作都在推进中。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除了行业扩容升级外,业内人士还建议通过引入有偿分配、丰富金融交易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

      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看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一方面可以逐步引入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确定合理的有偿分配比例,建立配额的一级市场。另一方面,有序推进碳期货及其他碳衍生品,通过逐步增加品种、小范围试点等方式稳步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提高价格发现能力,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泮昊认为,随着我国碳市场纳入行业、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类型逐渐增加,在配额基准逐步收紧的状态下,市场供需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市场活跃度将加大,碳价也有望逐渐推升,碳市场作为减排控排的政策工具,也将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价碳排放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