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X荒频现:能源价格机制失衡亟待调整
X荒频现:能源价格机制失衡亟待调整
  • www.chemmade.com
  • 2010-11-18 09:52:44
  • 金融时报
  •   在当前物价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柴油荒”的蔓延,已经对通胀压力构成影响。因此,在管理通胀预期压力加大的同时,面对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会进一步推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可能,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更需要谨慎、渐进,从而减少对普通百姓生活成本带来的影响。
      
      前不久出现了“柴油荒”,如今随着各地供暖的开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苗头,人们对“气荒”是否再次降临感到担忧。
      
      面对再次出现的诸如“电荒”、“油荒”、“气荒”等各类资源性产品的“短缺”,该如何跳离这些“怪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供需缺口成为“油荒”、“气荒”导火索
      
      近日,柴油批发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倒挂”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呈现出恶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加油站“惜售”,使得“柴油荒”难以得到缓解。
      
      对于此次“柴油荒”出现的原因,市场人士认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地方炼油厂炼油亏损减产是导致柴油供需失衡的首要因素。此外,还包括部分地区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的“拉闸限电”以及季节性需求旺盛等因素。
      
      虽然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正在进一步增加柴油供应,但由于季节性需求旺盛以及国际油价上涨,这一态势仍会持续一段时期。
      
      值得关注的是,在“柴油荒”出现的同时,“投机”行为“推波助澜”不容忽视。在加油难的情况下,许多“油贩子”趁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兜售柴油,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柴油市场。
      
      不同于柴油市场的短期短缺,天然气供需缺口的长期存在,是每年冬春季人们都在担忧“气荒”是否再次降临的直接原因。虽然目前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气荒”,但是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逐年扩大之势基本明确。早在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杭州组织召开迎峰度冬天然气保障协调会上说:“受新用户大量增加、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以及不确定的天气因素等影响,冬季用气高峰期保供形势不容乐观。”
      
      天然气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主要在于一方面我国天然气储量以及生产能力不足;另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长期偏低的价格导致居民天然气消费量与日俱增,造成了供需失衡的不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各方每年对可能出现“气荒”问题高度紧张。
      
      根源在于能源价格机制失衡
      
      面对“油荒”、“气荒”,虽然每次出现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从中似乎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逻辑,即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导致地方炼油厂炼油亏损减产或者相关企业生产天然气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了短缺的出现。这一逻辑最终都落脚于国内油价与天然气价格机制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价格的定价权掌握在“有形之手”之中,对于这一关乎民生的基础性能源产品,基于民生的考虑,天然气价格一直偏低。这就造成进口天然气与国内供气之间价格倒挂矛盾突出。同时也造成了天然气生产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在国际油价上涨的背景下尤其如此。此外,过低的天然气价格也造成了消费的大幅增长。目前,各地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大幕已经拉开,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逐步推进。
      
      “柴油荒”以及以往出现的“油荒”,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密切相关,由此也反映出国内石油价格机制改革虽然不断得到推进,尤其是成品油价调整频率的加大,有利于缓解“油荒”的发生,但是定价权仍在“有形之手”之中,使得我国油价仍然滞后于国际市场。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物价上涨压力下配套措施不能落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在当前物价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柴油荒”的蔓延,已经对通胀压力的进一步上升构成影响。
      
      日益严峻的“柴油荒”已经对下游行业带来了重要影响。由于柴油主要应用于货车,柴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相关物流行业的成本。在目前我国CPI屡次刷新纪录的背景下,由于农产品运输大多通过货车运输,柴油价格的上涨,给原本就面临上涨压力的农产品再添新的涨价因素。
      
      随着各地纷纷上调天然气价格,必然也将对物价的上涨带来直接影响。此外,水、电等关乎民生的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也将构成物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在管理通胀预期压力加大的同时,面对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会进一步推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可能,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更需要谨慎、渐进,从而减少对普通百姓生活成本带来的影响。
      
      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及时到位等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的诸多配套措施,尤为需要紧跟。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