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欧佩克+”新一轮减产会议前景难料
“欧佩克+”新一轮减产会议前景难料
  • www.chemmade.com
  • 2020-04-09 09:52:10
  • 经济日报
  •   4月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将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共同召开“欧佩克+”紧急会议,商讨新一轮“减产计划”。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三大产油国表态积极,但产油国间达成新的减产协议难度较大。

      近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将于4月9日召开“欧佩克+”紧急会议,商讨稳定国际原油市场措施。据悉,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之外,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挪威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也被邀请参会,共同商讨新一轮“减产计划”。

      在3月份“欧佩克+”部长会议减产谈判破裂后,国际油价坠入冰点,一度逼近20美元/桶,不仅使产油国收入锐减,还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地震”,一场石油价格战使得本就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脆弱不堪的产油国经济雪上加霜。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低油价长期持续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在这一情景下,提振油价成为了产油国当前最为急迫的诉求。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愿与美国和欧佩克国家采取协调一致行动,以确保石油市场长期稳定。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首席执行官德米特理耶夫也表示,俄罗斯和沙特“非常、非常接近”就减产达成协议。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则特意将5月份官方售价的公布时间延迟至4月10日,以观望会议可能产生的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沙特和俄罗斯等产油国将同意减产1000万桶/日—1500万桶/日。”以上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应声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当天双双上涨超20%,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涨幅。

      尽管三大产油国表态积极,但众多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产油国达成新的减产协议难度较大。

      首先,1000万桶/日—150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对于产油国而言过于巨大,这相当于在供给侧完全抹除美国或沙特的日产量。在3月份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上,沙特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的提议就已经遭到了俄罗斯方面的拒绝,很多分析人士对俄罗斯此番能否接受新的更大规模减产提议持怀疑态度。

      其次,减产协议参与国家多,协调难度大,而且减产数字又过于理想化。据估算,达到特朗普所言1000万桶/日减产规模,需要沙特削减日产量300万桶/日,其他海湾产油国削减150万桶/日,俄罗斯与美国分别削减200万桶/日,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其他产油国削减150万桶/日,才能勉强达标,这一要求对于除沙特外的其他产油国都过于严苛。有媒体指出,俄罗斯不会承担超过减产总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0万桶/日,巴西等国虽然表态支持减产,但能否遵守减产承诺仍是未知数。

      最后,特朗普对美国能否参与减产态度暧昧,一再强调“相信市场调节,减产将会自动发生”,不愿作出具体承诺。实际上,特朗普及美国能源部对各州的石油公司管理能力有限,难以强制要求美国油企减产,这也是其不愿作出承诺的原因。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计算,受价格下跌和需求减少影响,美国原油日产量将在下半年下降至1100万桶,相比3月底的1300万桶下降200万桶。有分析指出,美国方面可能使用这一数字作为其参与减产协议的依据,但这一非强制性的减产在油价回暖后能否持续也令人质疑。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国际原油市场每天供应过剩约在2500万桶。这意味着即使产油国达成了每天1000万桶的减产协议,也难以有效缓解当前供过于求的局面,油价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没有改变,新的减产协议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但也难以扭转油价低迷的长期走势。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国际原油市场遭遇历史性的打击下,各方愿意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无论能否达成减产协议,此次谈判都将一定程度上安抚市场的恐慌情绪。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产油国、减产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