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态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技术动态 > 辽阳石化为共聚酯产品烙上中国印
辽阳石化为共聚酯产品烙上中国印
  • www.chemmade.com
  • 2019-10-08 16:07:56
  • 中国化工报
  •   作为绿色健康材料的代表,共聚酯产品是制造婴儿奶瓶、化妆品包装瓶、运动冷水壶的重要原料,一直以来因为全部依赖进口使得这一产品神秘而高深。为开发共聚酯产品,辽阳石化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技术转化,再到市场推广应用历经17年,一举使中国石油成为国际上第三家、国内首家共聚酯生产企业,为共聚酯产品打上了中国印记。

      技术突围 打破壁垒

      至2002年,国外公司垄断共聚酯产品已近20年,从生产到销售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一般的化工原料在市场中总会出现价格起伏,而共聚酯价格却始终居高不下。当时辽阳石化只能生产普通品种,开发共聚酯新产品成了科研人员实现技术突围的梦想。

      “突破国外专利封锁,就必须研究核心的催化剂技术。”辽阳石化共聚酯项目研发团队瞄准这一课题全力以赴。“回忆起当时研发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挑战我们的知识极限!”项目组负责人陈颖回忆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陈颖带领研发团队共开发出13种聚酯新产品和14项聚酯合成新技术。其中,各种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3项,发表论文40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0件,多项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不仅为辽阳石化聚酯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聚酯产品发展注入了智力资本。

      攻坚克难 填补空白

      在共聚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科研人员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小试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此后,在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技术转化的征途上一路凯歌。2005年,共聚酯在中试装置试验成功,并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授权。随后,辽阳石化共聚酯生产从2万吨/年规模扩大到10万吨/年装置,从三釜流程提升到五釜流程,既有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有工业流程的转化。

      工业化试验最难的就是科研与生产之间技术观念的融合。陈颖团队为此深入到生产一线,牵头编制年产10万吨生产工艺包,编写12种技术标准,实现了中国共聚酯技术的突围。

      开拓市场 打造品牌

      2017年,随着国内绿色消费升级,共聚酯需求随之爆发式增长,辽阳石化决定在已经停产5年的老装置上启动共聚酯生产。为打开销路,陈颖带队走访华南市场,了解到一家客户使用量很大,主动联系对方希望交流。但这家客户根本不相信中国企业能生产出这个产品。“原本我以为有了新产品,就有了与用户平等对话的平台,没想到市场根本不像想象的那样。”陈颖说。

      在陈颖的不懈努力下,市场大门终于敞开。辽阳石化共聚酯批量生产后,市场随即做出反应,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每吨下降三分之一,直接降低“中国制造”的采购成本,这更坚定了陈颖做好民族品牌的决心。

      今年以来,陈颖带领团队不断改进催化剂配方、优化工艺条件,解决了质量提升和稳定生产两大难题,产品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控制水平逐渐提高,市场开发取得进展,销售用户达到26家。上半年,辽阳石化生产共聚酯4500吨,通过品质升级、销售策略调整等,与国外公司展开竞争。
  • 文章关键词: 共聚酯产品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