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激发创新潜能 转换发展动力
评论:激发创新潜能 转换发展动力
  • www.chemmade.com
  • 2017-10-26 15:04:59
  • 中国化工报
  •   创新是发展的金钥匙。在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及了53次。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些关于创新的论述将引导全社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视程度空前,推进力度空前。五年来,得益于创新战略的成功实施,中国制造业正逐渐摆脱依靠资本推动和规模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石油和化工行业也正在依靠创新的力量,逐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产品的开发、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交汇,我们对创新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无论是“工业4.0”还是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形成,都有赖于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从号召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面对新一轮创新浪潮,石油和化工行业又该如何作为呢?

      我们必须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概率的产业结构变化,按照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优势,加强培育可以独领风骚的创新制高点。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满足绿色发展的环保节能技术、污染减排技术,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化工技术的创新,将成为行业创新的一大重点。要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瓶颈,加快研发推广一批催化加氢、低氮燃烧、烟气脱硫脱硝等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先进技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啃下一批“三废”治理“硬骨头”。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工产品的支撑。因此,分析建材、汽车、纺织、食品、医药等重要终端市场需求,为其提供高水平的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是行业创新的又一个重点;《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提出,要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并对橡胶、塑料、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关键基础化工材料的突破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应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此外,化工行业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创新重点,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们必须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的创新体系是做好行业科技工作的基础保障,我们要遵循“市场有需求、研究有基础、突破有可能”的原则,重点在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集突破型、引领型、标志型于一体的国家级和行业级创新平台。通过这样一批充满活力、各具特色、技术领先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加快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初步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作出我们行业的积极贡献。

      我们还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使行业创新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蓬勃。自主创新最终拼的是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使用科技人才,大胆使用青年拔尖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创造更加良好的体制机制将是行业人才建设的重点。才以用而生,思以引而不竭。只有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成果才会源源不断涌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当前这个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奔涌而出的新时代,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正在集聚壮大形成一股洪流,驱动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

  • 文章关键词: 创新能力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