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乘风而上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乘风而上
  • www.chemmade.com
  • 2021-03-05 09:46:19
  • 金融时报
  •   近期,包括原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北半球严寒的天气是其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不久前,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极寒天气,大量家庭陷入一连多日停水、停电的困境之中。有观点认为,大量依赖可再生能源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风能与太阳能的发电机组均没有承受住此次得克萨斯州暴雪天气带来的打击。与此同时,这次的停水、停电事件还令可再生能源使用问题成为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互相攻击的政治筹码。

      事实上,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气候变化风险愈发凸显的当下,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已是必然趋势。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碳中和、气候中性与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含义一致,表示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移除量相平衡的状态。在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以及碳减排的过程中,全球能源转型是关键的一步。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欧洲、美国、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主要经济体都陆续制定了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我国已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为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更大规模地使用可再生能源,使其成为主要发电来源,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以及规模的迅速扩大,令其成本大幅降低,在价格方面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形成了有力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深渊,但从能源转型的角度看,疫情的发生客观上也降低了全球的碳排放量,间接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为防控疫情,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了严格的物品以及人员流动的限制措施,制造业、航空业以及旅游业遭遇重挫,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对原油以及煤炭等能源需求的大幅减少。

      在此情况下,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减少。而可再生能源则在疫情中表现出了韧性。国际能源署(IEA)表示,2020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接近28%,高于2019年同期的26%。

      然而,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以及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陆续推出,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回暖,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乐观预期增加,同时对于全球原油以及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因此,随着经济复苏回暖,预计全球碳排放量将有所增加,仅依靠疫情带来的短暂能源结构变化不足以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目标。因此,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需要各国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努力,继续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意大利主持召开年内首次G20财长与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会议同意恢复设立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支持绿色转型。

      从企业层面看,作为美国华盛顿最强大的行业协会,美国石油研究所(API)正在准备支持给碳排放定价,力图采取最经济的路径实现《巴黎协定》。另外,中国国家电网在其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也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以及加快能源技术创新等计划举措。

      此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可再生能源不仅需要生产,更需要高效合理地传输和利用。与可再生能源传输相关的新基建领域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公募和私募资金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到绿色新基建项目以及与环保相关的领域。目前,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需要运用的碳捕捉以及碳收集等技术的成本与要求仍然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全球能源转型并非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合作应对才是康庄大道。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转型中将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还需要发达经济体为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帮助其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能源结构,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帮助其更快地实现能源转型。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二氧化碳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