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产品资讯 > 未来五年内生物燃料需求将加速上涨
未来五年内生物燃料需求将加速上涨
  • www.chemmade.com
  • 2021-12-07 14:01:46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又将是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创纪录的一年。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1年度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预测称,今年,全球风电、光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超过2.9亿千瓦,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再破纪录

      IEA指出,虽然2021年光伏电池板和风机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全球光伏、风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却加速增长,预计今年新增装机总容量将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不仅如此,IEA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到202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60%以上,达到48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球化石燃料发电和核电装机量的总和。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IEA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内,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95%都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表现将尤为引人瞩目,占比将超过一半。

      分析认为,2021年至2016年期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预计将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的基础上增长50%以上,各国政府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支持政策和装机目标是让新增装机显著加速的主要因素。

      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今年2.9亿千瓦的新增装机总量意味着一种新的全球能源经济的崛起。高企的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让可再生能源行业充满了挑战,但同时,化石燃料价格的上涨却也让可再生能源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中国表现“最为耀眼”

      在IEA看来,光伏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动力”最为强劲的电源,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较2015年至2020年的平均年新增装机容量上涨了17%左右,同时也创下1.6亿千瓦年新增装机容量的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风电也表现不俗,今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较此前平均年新增装机容量上涨25%;而到2026年,海上风电装机总量预计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两倍以上。

      从不同区域来看,根据IEA发布的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所有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增速都将超过2015年至2020年这一时间段,同时,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将是全球排名前四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未来五年内,上述四大市场的新增装机预计将占到全球的80%以上。

      中国将是其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国家。IEA预计,到2026年,中国风电与光伏装机总量有望超过12亿千瓦,这也将提前4年达成中国制定的风光装机目标。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将持续发挥在可再生能源行业中的优势,快速的可再生能源扩张将有助于中国达成降碳目标。

      紧随其后的则是印度、美国以及欧洲国家。IEA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印度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在2015至2020年新增装机的基础上翻倍,而欧洲国家和美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也将加速增长。

      仍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

      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经一再突破历史纪录,但在IEA看来,要达成“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仍需要翻一倍以上。

      IEA提醒称,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这一趋势很可能持续到明年初,这也将限制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分析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推高了风光项目成本,抹去了过去数年的行业降本努力。测算认为,目前全球风电项目成本已出现上涨迹象,已“倒退”至2015年的水平,而光伏电池板成本的上涨则让光伏行业过去三年的降本努力“付之东流”。

      不过,IEA报告的主要作者Heymi Bahar表示,大宗商品价格并不是阻碍新增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主要因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风电与光伏已经变得比化石燃料便宜,繁琐复杂的项目审批流程才是当前新增风电项目的最大“拦路虎”,同时,各国也应该采取措施扩大消费者和工业界对光伏的使用率。“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但要实现净零排放,现在仍需要提高增速。各国政府不仅要制定更高的目标,也需要制定更加完备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IEA还在报告中提到,生物燃料的使用也将变得更加重要。今年内,全球生物燃料的需求预计将超过2019年的水平,未来五年内,生物燃料需求则将加速上涨,但目前这一市场的增速也尚未达到净零排放所需。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光伏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