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石油行业还有什么机遇?
评论:石油行业还有什么机遇?
  • www.chemmade.com
  • 2023-03-14 15:11:48
  • 石油Link
  •   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一词频繁出现,从2019年的5处增长到2023年的14处,成为名副其实的热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及了能源安全、增储上产等能源相关内容。

      近年来,油气行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2022年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但当前油气行业发展中仍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油气矿权管理方式、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两会”石油届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这6份议案,事关油气行业未来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多措并举加大油气供应

      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油气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保障油气供应责任重大。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长期内仍将是主体能源。

      但是,目前仍需要解决油气供应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油气矿权管理方式有待完善,“价高者得”的竞争性探矿权出让方式,导致一些资金、技术、人才实力不佳的企业在获得区块后或因投入不足,或因技术、人才难以支撑而又逐渐退出,影响油气勘探开发进程。

      又如,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油气赋存的地下地质和地表条件日益复杂,找油难度和风险不断增大;东部老油田整体已达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后续开发面临诸多技术瓶颈;非常规油气仍在局部领域探索,大规模商业开采特别是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商业开采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建议,深化优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同时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油气行业增加供给。

      一是深化优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进一步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建议进一步完善油气矿权区块竞争性出让方式,参考国际通行方式,增加“技术标”权重,更加注重企业资质、综合技术能力水平;加大对承担油气保供主体责任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以承担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公司为主、其他资本为辅的出让体系。

      二是加大油气生产财税支持力度,助力油气行业增加供给。加大对低品位和难动用资源的财税优惠力度,减征和免征资源税、增值税先征后退等。减免老油田“尾矿”资源税、减免增值税等,出台尾矿开发补贴政策等。中长期继续延续页岩气资源税减免优惠和财政补贴,同时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资金投入和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支持力度。出台页岩油支持政策。

      三是灵活运用国家储备,推进储备的及时建设和高效运营。建议以储备应急保障为前提,更加灵活地运用储备,让运营主体实现一定的盈利,回补储备建设和运维成本,形成“以油养油”的良性发展机制。

      02、关于优化中国海域油气探矿权的建议

      2019年12月3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第七条规定:将探矿权首次登记期限延长至5年,探矿权申请延续登记时应扣减首设勘查许可证载明面积的25%。

      这一规定意味着,2025~2027年,中国海域油气探矿权面积将缩减为现矿权面积的75%,且在此之后,每次探矿权到期延续登记,仍将继续缩减。

      而油气勘探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持续性的工作,5年的探矿权有效期不足以支撑一个新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部署、详细资源勘查等工作,不利于充分挖掘油气资源。因此,会造成矿区退减方案评价工作不够充分、退减方案不合理的情形。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海南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设立海洋油气资源保障基地,不受探矿权延续缩减限制。近年来,在国内新增石油产量中,海域的贡献占全国总增量的约80%,海洋油气产量增长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富集在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等海域,建议在这些海域有针对性设立国家油气资源保障基地,不设矿权持有期限制,匹配设置中长期储产量规划目标,持续研究和投入,为油气储产量增长提供矿权保障。

      二是建议将受限海域设置为“特殊海域”,不受矿权延续缩减限制。针对海域特殊性,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议将渤海、东海、南海北部等油气勘探开发作业受限的海域,尤其多年无法实施有效作业的地区设置为“特殊海域”,享有探矿权延续登记不缩减的保护政策,可长期持有,并享有探矿权费用优惠,有助于矿业权人长期、持续开展作业方式和设施设备技术攻关(如水下采油树等),最终实现勘探开发受限区油气资源,为国家贡献油气。

      三是建议允许油气矿业权人在采矿权内开展立体勘探,实现资源最大化开发利用。根据目前矿业权相关法律法规,矿业权人在采矿权内只能开采证载标明的特定矿产资源,不利于在立体空间上进行资源最大化开发利用,建议允许石油企业在采矿权内勘探开发同类矿产资源(如油气类的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四是建议探矿权管理要与国家油气发展规划方案密切结合。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油气行业“七年行动计划”方案、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对油气储产量目标提出了要求,建议探矿权管理要与既定规划方案密切结合,以达到推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油气储产量增长的目的。

      03、大力扶持页岩油 端牢“能源饭碗”

      页岩油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接替阵地,其效益化、规模化开发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目前,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发展迅速,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等一些原因,尚未形成效益化、规模化开发。

      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4站采油工赵琢萍,建议加大页岩油勘探开发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整体规划。建议国家层面制定页岩油总体勘探开发规划,并将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页岩油资源的规模、效益动用。

      二是加强页岩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我国陆相页岩油的复杂性,建议将页岩油富集理论,钻采工艺提升等“卡脖子”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内容。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科技引领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完善页岩油勘探开发财税激励、补贴政策。为尽快实现规模增储上产,可类比页岩气,出台鼓励支持页岩油勘探开发的补贴、税收减免政策;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勘探开发作业的设备、仪器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页岩油勘探开发投入产出效益单独测算,考核时予以剔除。

      四是加快特色学科建设和页岩油专业人才培养。建议争取教育部支持研究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特色学科建设,围绕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页岩油地质、地球物理、压裂改造、高效开发、储量评价、配套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教学研究,尽快为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培养输送一批专业人才。

      04、加大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深地油气战略接替区。塔里木盆地的深地油气资源在全国占43%,超深层油气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19%。

      此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洪涛提出“加大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的建议。

      05、加快推进储气库群建设

      储气库是确保天然气管网高效安全运行,应对季节调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现有储气库调峰能力在4%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4%的平均水平。

      距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的目标还有很大空间。

      同时,我国储气库建库地域分布不均,气库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消费城市则位于东南部地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建议:

      一是优化储气能力布局,提升保障能力。储气库建设存在地域性、资源型差异,把储气能力建设作为重大专项,统筹优化储气库群分布,加大“大库大站”的论证实施力度。加强终端的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与储气库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储气设施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环评安评等相关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落实储气能力建设政策,提升经济效益。细化天然气储备的实施步骤,加强供气企业、国家管网、城镇燃气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同履约机制监督,落实各方储气责任。研究制定储气库建设过程中相关措施的补贴政策和退税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投资支持政策,对储气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或专项奖励。

      三是建全储气库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率。抓住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发展机遇,加强储气工艺技术研究,开展储气库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技术自主化,推动储气库储能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储气库开展独立运营,通过提供储气服务,回收投资和成本,实现储气价值显性化,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探索储气库储氢、压缩空气储能、储二氧化碳等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提升储气库综合效益。

      06、提升成品油运输“全国一张网”效能

      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启动成品油“北油南调”“进贵入川”“沿海内送”“新线入川”四大通道规划建设工作,完善上下载设施,加快推进成品油管网互联互通。

      但由于资源企业坚持采用油品“标签化”运输方式,需对不同托运商的油品进行分输分储,不但大大增加了油品批次排产、调度运行的难度,而且增加了管输运达时间、降低了管输效率,也限制了管道基础设施向第三方无歧视公平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管道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关东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成品油不同品种、油品进出管道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明确各托运商成品油出入管道均采用国家成品油质量标准认定,不再区分批次油品的本来资产属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灵活调运和高效集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发挥成品油管网的服务效能。
  • 文章关键词: 油气石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