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这11年我国塑料期货如何走过?
这11年我国塑料期货如何走过?
  • www.chemmade.com
  • 2018-07-04 09:18:08
  • 中国化工报

  •   2007年以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期货先后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经过11年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塑料期货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这11年,我国塑料期货如何走过?又改变了什么?刚刚结束的2018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与会代表说,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为产业客户避险和定价提供了有效工具,塑料行业以采销为基础的传统贸易模式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运用期货工具在塑料行业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未来如何优化现有机制,开创新的模式,更好地让期货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问题。

      从参考到标杆 颠覆现货贸易

      “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塑化产业链的经营思路、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化工事业部总经理邵世萍说。

      据介绍,从2007年大商所LLDPE期货上市到2008年塑化企业使用期货工具,再到如今以期货价格为参考的定价模式逐渐成为塑料行业主流,基于期货工具管理市场风险也融入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目前,塑料企业在现货贸易中采用基差贸易的比例超过70%,期货价格已深得行业认可。

      “传统的贸易模式在2016年被颠覆。那个时候基差交易成为整个塑化产业链的弄潮儿,基差定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产业外客户在学习、运用基差交易,还有更多的投资机构和期货公司加入基差交易行列,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专业化竞争加剧。” 邵世萍说。

      邵世萍表示,石化产品的出厂价、期货的盘面价格、现货市场价三者一直在博弈,金融定价慢慢会成为一个趋势。在2017年这个现象愈发突出,塑料行业基本面的变化或者基本面的驱动成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核心。受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形成,各区域之间的价差趋于缩小,促使上游开发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满足下游消费的升级换代而努力,也在进行梯队转型和替代。

      “2018年是产融结合、金融创新之年。随着大商所对期货、金融衍生品的推广,特别是去年大商所对场外衍生品推出试点项目,含权贸易的模式越来越被产业链认可。在认可过程当中也在逐渐地运用,我们明日控股也参与了这个项目。过去3个月中,我们运作了近一万吨的含权贸易量。我们在对产业链的服务中发现,对于上游而言,期权套保的含权贸易非常受欢迎,上游在支付一定保费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时间锁定交易价格的权利,满足了上游产销平衡的诉求。” 邵世萍指出。

      浙江四邦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参与基差交易最早的一家公司。其总经理陈宇峰表示,近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做期货,并将其作为贸易的核心工具来运用。“现在要把商品贸易业务做好,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其实创新已经很难了。在把贸易核心业务做好的基础上,采用期货、期权工具,就是一种创新,也是为这个行业做一些服务。”他说。


      会议透露,目前大商所塑料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已深刻融入国内塑化产业转型大局。一方面,2017年LLDPE、PVC和PP三大期货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分别为0.92、0.96和0.97,同比去年有所提升,期货价格进一步担当塑料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另一方面,三大塑料期货品种套期保值有效性越来越好,2017年套期保值率维持90%左右的较好水平,塑料产业“压舱石”作用彰显。

      优化合约制度 适应市场变化

      2017年,大商所LLDPE、PVC和PP三大塑料品种成交量(单边,下同)合计1.57亿手,占大商所总成交量的14.3%。其中,PVC期货成交量、日均持仓量分别为3900万手、11.17万手,同比分别增长247%、56%。

      据介绍,近年来PVC期货市场成交、持仓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2015年实施的品牌交割制度。2017年,PVC期货新增内蒙古鄂尔多斯、唐山三友两个市场认可的注册品牌,有效扩充交割品范围。目前PVC期货有包括1个免检品牌在内的13个注册品牌。2017年PVC期货套期保值效率达92%,期现价格相关度达0.96,这与施行注册品牌制度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PE)和PP市场基本面发生变化,产能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伊朗、尼日利亚、美国等地的非主流进口货凭借低价优势涌入国内市场。此外,由于政策因素影响,我国将逐步停止进口废塑料,助涨国内回收塑料价格,带动整个塑料行业成本上升。大商所工业品部总监陈伟表示,为适应现货市场变化、深入服务塑料产业客户,大商所将继续推进合约制度优化,进一步降低产业套保成本。

      一是优化PVC期货交割品牌制度。加强品牌管理,动态调整交割品牌,每年委托检验机构对注册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作为是否保留注册品牌的重要依据,从而建立市场化的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适当扩大免检品牌的范围,促进期货交割便利性。二是将交割品牌制度推广至LLDPE、PP品种,对部分市场认可的主流品牌施行免检制度,交割品牌由交易所根据相关交割品牌制度进行认定。三是试行贸易商免检制度,交易所根据相关规则认证贸易商注册品牌,通过认证的品牌可实行免检。四是顺应现货格局变化,计划增加北京等地作为交割区域。五是借鉴铁矿石期货贸易商厂库制度,在塑料期货市场推动建设贸易商厂库,完善交割体系。六是促进合约连续、近月活跃,在塑料期货上设置仓单服务商,鼓励客户参与近月合约交易,提高企业套保效率。

      在推进合约制度优化的同时,大商所将持续推进场外市场建设,不断优化升级交易及清算平台,开发更多指数产品,鼓励推广点价贸易、场外期权和场外互换业务;大力开发更多新品种,如推动乙二醇期货上市,研究苯乙烯、纯苯等上游原料和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更多产成品品种,为塑料行业提供更完善、丰富的期货品种体系。

      不断创新模式“塑”造产业未来

      “随着市场对于期货工具理解的不断深入,塑料行业参与期货的方式从传统套期保值逐步发展到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新模式,期现结合更加灵活、紧密。” 大商所产业拓展部总监蒋巍表示。

      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大商所一直致力于不断创新期货模式。2014年,大商所与期货公司、券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携手,开始探索开展场外期权服务产业试点;2015年首创“保险+期货”模式;2017年推出基差贸易试点。今年,针对塑料产业推出了更多的场外期权、基差贸易试点,进一步推动塑料产业期现结合。

      在场外期权试点方面,2017年,大商所在21家期货公司、5家券商和3家银行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42个试点项目、共计225笔交易,包括27个农产品项目和15个工业品项目,涉及13个期货品种,在服务主体上既有明日控股集团这样的贸易商,也有宜宾天原这样的化工生产商。

      市场相关人士指出,场外期权业务是“类保险”化产品,具有策略丰富、简单易懂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客户个性化定制服务,规避企业专业人才队伍不足和资金压力方面的短板。

      例如,某PVC贸易商为了稳定与下游用户的供求关系,采用“先用货再定价” 的销售模式,给予下游工厂价格保护,“涨价不涨,跌价跟跌”。在这种模式下,该贸易商将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2018年1月3日,贸易商判断市场价格将下跌,但短期内跌幅有限,因此买入熊市价差期权规避价格风险,即买入执行价格6750元/吨、期限50天的V1805看跌期权,卖出执行价格6150元/吨、期限50天的V1805看跌期权。2月22日,V1805价格跌至6535元/吨,贸易商行权并获得17.2万元的赔付。

      “实体企业一定要做那些简单的期权,不要做复杂的期权结构。场外期权是保费既定的产品,而不是风险比较大或者损失不确定的产品。”蒋巍提醒,场外期权尚处于刚起步阶段,无论是提供场外期权服务的交易商还是客户,对于期权交易策略、风险的认识还需要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基差贸易方面,大商所持续深化基差贸易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提高方案设计灵活性,为参与主体提供充足空间;通过基差贸易试点和市场培育活动,促使市场更好地认识期货、理解期货和运用期货。

      据记者了解,基差贸易的应用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企业只是利用期货价格来定价而不参与期货。在第二阶段,企业主动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的方式制定贸易价格,促进双方达成交易、管理风险。在第三阶段,企业通过基差获得更高的行业利润,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利润合理分配。

      在基差贸易中,双方通过签订带有升贴水的合同来锁定未来供货关系,在期货市场对冲和点价,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实现定价和交易之间的分离,促进双方实现共赢。

      记者了解到,成熟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普遍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参考,基差贸易是其中重要的定价模式。对于国内塑料市场,近年来贸易商等产业客户已逐步接受和采用基差贸易的定价方式。尽管如此,基差贸易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动我国塑料产业由大变强,不仅需要石化产业界的创新和努力,也离不开金融与市场服务的支撑与完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在会上表示,希望石化产业以及期货界、金融界的朋友们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塑造中国塑料市场的价格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塑料产业体系而努力。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塑料期货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